據英國媒體報道,全球汽車制造商正在努力應對中國即將出臺的要求汽車制造商生產電動汽車的規定。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
盡管規則仍在討論中,但根據幾位汽車行業領袖在最近的上海車展上看到的一份草案,最早在明年,中國汽車制造商要求的電動汽車積分比例將達到8%。積分不達標的企業應向積分過剩的企業購買“貴”積分。根據規則草案,在未來幾年,電動汽車積分的比例將逐步提高。
據了解,具體的積分比例和積分計算方法仍在討論中。
寶馬董事會成員伊恩·羅伯遜表示:“這是一個早期階段,(規則)將如何實施還有待觀察。”。他說,無論積分比例是多少,寶馬都將努力達到標準。
福特副總裁特雷弗·沃辛頓表示,公司每周都會與中國政府部門會面,討論這些政策。福特計劃明年在中國銷售其首款混合動力汽車。中國資本旗下的沃爾沃也表示,將于2019年在中國推出首款純電動汽車。
新規定旨在鼓勵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生產電池驅動的汽車,允許他們進行積分交易。許多汽車行業領袖表示,不同類型的汽車有不同的積分,例如,純電動汽車的積分將高于混合動力汽車。
大眾汽車中國首席執行官Jochem Jochem Heizmann表示,大眾汽車正準備明年與江淮汽車在中國聯合生產電動汽車,江淮汽車是大眾汽車在中國的合資伙伴之一,并計劃在沒有購買積分的情況下自行滿足電動汽車的生產配額。
新政策的主要受益者將是在中國生產電動汽車的公司,如比亞迪和北汽集團,它們是中國銷售電動汽車的最大汽車公司,它們可能會獲得額外的積分。
當地生產的電動汽車享受了一系列補貼和激勵措施。比亞迪表示,中國中央政府為新型電動汽車提供高達5.5萬元人民幣(8000美元)的補貼,地方政府也提供類似補貼。
然而,這些補貼今年已經減少了20%,并將在未來逐步取消。最終,電動汽車積分交易制度被認為可以取代政府的激勵政策。
除了補貼,各地對電動汽車的上牌沒有任何限制。在許多城市,購買新燃料汽車需要通過搖號購買車牌,這可能會增加數千美元的購車成本。據英國媒體報道,全球汽車制造商正在努力應對中國即將出臺的要求汽車制造商生產電動汽車的規定。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
盡管規則仍在討論中,但根據幾位汽車行業領袖在最近的上海車展上看到的一份草案,最早在明年,中國汽車制造商要求的電動汽車積分比例將達到8%。積分不達標的企業應向積分過剩的企業購買“貴”積分。根據規則草案,在未來幾年,電動汽車積分的比例將逐步提高。
據了解,具體的積分比例和積分計算方法仍在討論中。
寶馬董事會成員伊恩·羅伯遜表示:“這是一個早期階段,(規則)將如何實施還有待觀察。”。他說,無論積分比例是多少,寶馬都將努力達到標準。
福特副總裁特雷弗·沃辛頓表示,公司每周都會與中國政府部門會面,討論這些政策。福特計劃明年在中國銷售其首款混合動力汽車。中國資本旗下的沃爾沃也表示,將于2019年在中國推出首款純電動汽車。
新規定旨在鼓勵汽車制造商在中國生產電池驅動的汽車,允許他們進行積分交易。許多汽車行業領袖表示,不同類型的汽車有不同的積分,例如,純電動汽車的積分將高于混合動力汽車。
大眾汽車中國首席執行官Jochem Jochem Heizmann表示,大眾汽車正準備明年與江淮汽車在中國聯合生產電動汽車,這是V……
大眾汽車在中國的合資伙伴,并計劃在沒有購買積分的情況下自行滿足電動汽車的生產配額。
新政策的主要受益者將是在中國生產電動汽車的公司,如比亞迪和北汽集團,它們是中國銷售電動汽車的最大汽車公司,它們可能會獲得額外的積分。
當地生產的電動汽車享受了一系列補貼和激勵措施。比亞迪表示,中國中央政府為新型電動汽車提供高達5.5萬元人民幣(8000美元)的補貼,地方政府也提供類似補貼。
然而,這些補貼今年已經減少了20%,并將在未來逐步取消。最終,電動汽車積分交易制度被認為可以取代政府的激勵政策。
除了補貼,各地對電動汽車的上牌沒有任何限制。在許多城市,購買新燃料汽車需要通過搖號購買車牌,這可能會增加數千美元的購車成本。
最近我們都在關注上海車展,但是在美國,關于自動駕駛的新聞其實也不少,比如Uber和谷歌都宣布要推出更多的自動駕駛測試車,
1900/1/1 0:00:005月9日消息,54家新三板新能源汽車企業去年8成盈利,其中,安達科技、貝特瑞、聚利科技成為行業最賺錢的公司,三家公司的盈利占行業總利潤的98。
1900/1/1 0:00:00馬克龍雖然會支持PSA首席執行官卡洛斯塔瓦雷斯將歐寶沃克斯豪爾與標致和雪鐵龍品牌整合的舉措,從而最大化地提高勞動效率,并為PSA帶來規模效益。
1900/1/1 0:00:00汽車正朝電動化的方向駛去。不過,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蛋糕變大,切蛋糕者驟然增加,競爭加劇。
1900/1/1 0:00:005月9日,總投資100億元的銀隆新能源南京產業園項目在溧水開發區開工建設,該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3萬輛純電動商用車、25億安時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以及40萬臺啟停電源的生產能力。
1900/1/1 0:00:00經過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積累,燃料電池技術已經基本成熟,現在只差一陣“產業化”的東風。據高工電動車網了解,目前多個跨國車企已經制定了燃料電池車發展的規劃,并將2020年作為量產的戰略節點。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