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2020年是重要的窗口期,也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時期。2020年后,隨著補貼的退出,外資和合資品牌將發揮其實力。到那時,留給國內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未來五年將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
中國已將電動汽車發展提升為國家戰略,得到了包括汽車零部件、互聯網和電子動力在內的相關行業企業和投資者的積極響應。經過導入期的磨煉,企業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感受,看清了機遇和前景,并將電動汽車的發展作為公司發展戰略的重點。許多企業已經從“嘗試”轉向“努力”。在短短幾年內,中國的電動汽車產品已經從燃油車改裝轉向了正面設計。自2015年以來,已有10多家公司發布了電動汽車發展戰略,如上汽的“綠芯”戰略、北汽的“蔚來計劃2.0”戰略、吉利的“藍色吉利行動”計劃等。
電動汽車的發展也給中國零部件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能否抓住彎道超車的機會,提高核心競爭力,在電動汽車領域重新定位,是各大企業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
首先,零部件是一個相對穩定和巨大的市場。在汽車產業鏈中,整車和零部件處于不同的位置,整車是一個品牌企業,面對最終用戶,競爭最為激烈。零部件是中間產品,面對的是多家汽車公司。目前,在一輛汽車的成本中,外包零部件占了一半以上。因此,汽車零部件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只要汽車市場的整體形勢沒有大的變化,汽車零部件市場就會相對穩定。因此,有人說,如果寶馬和奔馳離開博世,他們可能不得不關門,但如果沒有奔馳和寶馬,博世就不會關門。
其次,許多零部件都是集約型產品,汽車的大量核心技術都在零部件領域。從汽車行業100多年的發展來看,正是零部件企業的技術突破推動了汽車產品的改進。比如防抱死剎車、子午線輪胎、汽油噴射、安全氣囊、GPS導航等,都來自零部件公司的創新。從某種意義上說,汽車公司對零部件的依賴性很強。
如今,燃油車的零部件已經固化,電動汽車正在深刻改變整個零部件體系,這給中國企業帶來了機遇。例如,涉及電池、電驅動和電子控制的硬件和軟件,轉向輔助和空調等功能部件的電氣化,車身輕量化設計的新材料、新部件和新技術,充電設施涉及的電子動力,自動駕駛涉及的傳感部件和操作執行器,以及涉及計算信息傳輸、導航和碰撞預防的硬件和軟件。特別是電動汽車的智能化到極致的無人駕駛,擴大了整個零部件的范圍,零部件的概念和類別正在發生變化。然而,這些領域幾乎是空白的,技術壁壘尚未形成,技術路線的選擇也很多,因此存在巨大的創新空間,這為新進入者提供了許多機會,也為中國零部件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最近,英特爾收購了一家以色列高科技企業,這家企業開發了一款基于視頻的軟件,在無人駕駛的巡航和防撞方面非常有競爭力。英特爾斥資153億美元收購了這家企業,也就是說,一旦在汽車相關零部件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它將擁有很高的溢價能力。
在傳統燃油車領域,中國的零部件企業缺乏創新能力,在產業發展中處于跟隨地位,一直處于價格戰的困境,導致利潤率非常低,這使得企業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
ic專注于研發的能力,因此他們多年來一直徘徊在低端產品上。
然而,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給零部件帶來了新的需求,目前還沒有障礙。這是改變中國零部件行業困境和發展狀況的絕佳機遇。我們應該通過技術創新開發具有自主技術的產品,以提高溢價能力并獲得高回報。
因此,電動汽車的發展必須借鑒燃油汽車的發展經驗,決不能走技術空心化的道路。面對新形勢,我們應該繼續加大零部件的創新和研發力度。非常重要的是,零部件不僅要與整車同步,還要有先進的技術準備。中國現在缺少的恰恰是具備技術實力、創新能力和核心技術的零部件企業。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和銷售國,中國應該也必須在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中發展一批高水平、有競爭力的零部件公司。目前,萬向、福耀玻璃等企業已經先行先試,隨后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精密電機、科力源動力、匯川科技等多家企業也躍躍欲試。
但是,中國企業也應該認真提高零部件產品的質量。汽車是一種高價值的耐用產品,涉及人身和財產安全。零部件企業應采用科學嚴謹的工藝來保證產品質量。按照“中國制造2025”的路線,我們必須首先在關鍵環節實現自動化,在質量上減少人為干預。目前,電池等一些產品供不應求,一些產品為了短期利益而追求產量、放松質量,這是非常危險的。最近,高田安全氣囊的召回再次證明,在質量上“幾乎”是絕對不可能的。質量管理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沒有產品質量的企業就沒有希望。要抓住當前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重構的機遇,做大做強零部件企業,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2020年是重要的窗口期,也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時期。2020年后,隨著補貼的退出,外資和合資品牌將發揮其實力。到那時,留給國內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未來五年將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
中國已將電動汽車發展提升為國家戰略,得到了包括汽車零部件、互聯網和電子動力在內的相關行業企業和投資者的積極響應。經過導入期的磨煉,企業逐漸找到了自己的感受,看清了機遇和前景,并將電動汽車的發展作為公司發展戰略的重點。許多企業已經從“嘗試”轉向“努力”。在短短幾年內,中國的電動汽車產品已經從燃油車改裝轉向了正面設計。自2015年以來,已有10多家公司發布了電動汽車發展戰略,如上汽的“綠芯”戰略、北汽的“蔚來計劃2.0”戰略、吉利的“藍色吉利行動”計劃等。
電動汽車的發展也給中國零部件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能否抓住彎道超車的機會,提高核心競爭力,在電動汽車領域重新定位,是各大企業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
首先,零部件是一個相對穩定和巨大的市場。在汽車產業鏈中,整車和零部件處于不同的位置,整車是一個品牌企業,面對最終用戶,競爭最為激烈。零部件是中間產品,面對的是多家汽車公司。目前,在一輛汽車的成本中,外包零部件占了一半以上。因此,汽車零部件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只要汽車市場的整體形勢沒有大的變化,汽車零部件市場就會相對……
相當穩定。因此,有人說,如果寶馬和奔馳離開博世,他們可能不得不關門,但如果沒有奔馳和寶馬,博世就不會關門。
其次,許多零部件都是集約型產品,汽車的大量核心技術都在零部件領域。從汽車行業100多年的發展來看,正是零部件企業的技術突破推動了汽車產品的改進。比如防抱死剎車、子午線輪胎、汽油噴射、安全氣囊、GPS導航等,都來自零部件公司的創新。從某種意義上說,汽車公司對零部件的依賴性很強。
如今,燃油車的零部件已經固化,電動汽車正在深刻改變整個零部件體系,這給中國企業帶來了機遇。例如,涉及電池、電驅動和電子控制的硬件和軟件,轉向輔助和空調等功能部件的電氣化,車身輕量化設計的新材料、新部件和新技術,充電設施涉及的電子動力,自動駕駛涉及的傳感部件和操作執行器,以及涉及計算信息傳輸、導航和碰撞預防的硬件和軟件。特別是電動汽車的智能化到極致的無人駕駛,擴大了整個零部件的范圍,零部件的概念和類別正在發生變化。然而,這些領域幾乎是空白的,技術壁壘尚未形成,技術路線的選擇也很多,因此存在巨大的創新空間,這為新進入者提供了許多機會,也為中國零部件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最近,英特爾收購了一家以色列高科技企業,這家企業開發了一款基于視頻的軟件,在無人駕駛的巡航和防撞方面非常有競爭力。英特爾斥資153億美元收購了這家企業,也就是說,一旦在汽車相關零部件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它將擁有很高的溢價能力。
在傳統燃油車領域,中國的零部件企業缺乏創新能力,在產業發展中處于跟隨地位,一直處于價格戰的困境,導致利潤率非常低,這使得企業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專注于研發,因此多年來一直徘徊在低端產品上。
然而,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給零部件帶來了新的需求,目前還沒有障礙。這是改變中國零部件行業困境和發展狀況的絕佳機遇。我們應該通過技術創新開發具有自主技術的產品,以提高溢價能力并獲得高回報。
因此,電動汽車的發展必須借鑒燃油汽車的發展經驗,決不能走技術空心化的道路。面對新形勢,我們應該繼續加大零部件的創新和研發力度。非常重要的是,零部件不僅要與整車同步,還要有先進的技術準備。中國現在缺少的恰恰是具備技術實力、創新能力和核心技術的零部件企業。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和銷售國,中國應該也必須在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中發展一批高水平、有競爭力的零部件公司。目前,萬向、福耀玻璃等企業已經先行先試,隨后當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精密電機、科力源動力、匯川科技等多家企業也躍躍欲試。
但是,中國企業也應該認真提高零部件產品的質量。汽車是一種高價值的耐用產品,涉及人身和財產安全。零部件企業應采用科學嚴謹的工藝來保證產品質量。按照“中國制造2025”的路線,我們必須首先在關鍵環節實現自動化,在質量上減少人為干預。目前,電池等一些產品供不應求,一些產品為了短期利益而追求產量、放松質量,這是非常危險的。最近,高田安全氣囊的召回再次證明,在質量上“幾乎”是絕對不可能的。質量管理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沒有產品質量的企業就沒有希望。我們應該抓住……的機會……
當前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重構,做強做大零部件企業,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又一家造車新勢力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然而這次的故事有點不同尋常。
1900/1/1 0:00:00前門大柵欄“北京坊”電動汽車快充站3月22日正式投運。該站點共配置100臺直流快速充電樁,是首都核心區規模最大、服務能力最強的電動汽車公共充電站點。
1900/1/1 0:00:00編者注:新能源汽車走上風口浪尖,其理念和踐行綠色全球的思想,改變著整個汽車工業和中國社會。有一批業內先鋒,他們有敏銳的洞見和不懈的熱情,用持之以恒的行動力勇往直前,掀起新能源汽車界波瀾壯闊的變革。
1900/1/1 0:00:002017年1月,奔馳測試的新一代自動駕駛系統中,出現了激光雷達。
1900/1/1 0:00:00新能源汽車和自動駕駛技術一直被認為是未來汽車發展的主要趨勢,而在2017年年初,全球各大汽車集團也紛紛披露了未來在新能源領域的發展規劃,小編在此為大家盤點了全球十一大汽車集團的新能源規劃,
1900/1/1 0:00:00據報道,AndrewRaharjoTsai蔡長柏曾是一位搖滾青年。他就讀佛羅里達理工大學時,常背著兩把心愛的吉他,在周末出入酒吧演奏,掙些外快。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