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如火如荼,一場跨國車企與本土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爭奪戰已經拉開帷幕。
大眾、通用和豐田等在華大型合資企業都將發展新能源汽車納入了未來的戰略規劃,并發布了在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計劃。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戰場已經從過去單純的政策轉向豪華車企大力發展高端新能源汽車,再到合資車企大力增加新能源汽車領域,并逐步推進。
合資品牌布局新能源汽車戰略的背后,顯然是看中了該領域的市場前景,并打算從中分一杯羹。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1-7月,中國生產了21.5萬輛新能源汽車,銷售了20.7萬輛,分別增長了119.8%和122.8%。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與傳統汽車銷量的下滑相比,新能源汽車無疑正在成為一個新的“贅肉”。
把盤子對準中級新能源汽車這塊最大蛋糕的合資車企顯然更加兇猛。本次成都車展,多家車企紛紛發布新能源汽車,拉開了新能源汽車向西南市場縱深發展的序幕。近日,大眾汽車與江淮汽車簽署了合資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擬以新能源汽車產品為基礎,成立集研發、生產、營銷為一體的合資公司,在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出行計劃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現在是車企觀望和上‘末班車’的最后機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新能源汽車將成為車企布局的重點,而電池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整合也將是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合資車企有望復蘇憑借其強大的供應鏈集成能力,踏上一段旅程。對此,華融證券汽車分析師張陽道表示。
從虛擬到真實
“北京現代將推出19款新車,包括戰略SUV、跑車和新能源汽車,將繼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揮實力。”9月2日北京現代車展總經理李炳浩無疑代表了多家車企的聲音。
在傳統汽車領域,豪華車價格的雙重擠壓和自主品牌的向上發展,進一步縮小了合資品牌的生存空間。在傳統汽車領域高歌猛進已久的北京現代,去年遭遇重挫。面對自主品牌對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布局,北京現代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今年6月,第九代索納塔混合動力版上市,北京現代新能源汽車戰略開啟。
北京現代今年發布了一項名為“新”的新能源戰略。計劃到2020年推出9款新能源汽車,并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10%的目標。北京現代常務副總經理劉志峰表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北京現代將各有一款純電動汽車上市。”未來,它將涵蓋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和混合動力三個領域。屆時,它將實現在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雙重領域的布局。
同為韓系車的東風悅達起亞總經理金健也在成都車展期間公開向媒體喊話,表示將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推出。2016年上半年,東風悅達起亞推出了K5混合動力版,2018年,東風悅大起亞將推出后續新能源汽車。
作為德國汽車的代表,大眾汽車在中國的新能源戰略也從之前的論文開始逐步付諸實踐。目前,一汽-大眾在華南地區擁有150萬輛年產能的佛山生產基地已經明確,一汽大眾將承擔以最新技術制造新能源汽車的使命。據悉,一汽-大眾決定將純電動版e-Golf打造成大眾首款國產新能源汽車……
和,將在華南佛山基地二期投入生產。
“布局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成為跨國車企的重中之重,‘國產化’戰爭愈演愈烈。”一位新能源汽車行業資深人士對筆者分析。此前,寶馬I系列、奧迪e-tron系列等高端車率先布局。現在上汽通用、南北大眾、東風日產和神龍汽車等主流合資品牌已經宣布了在未來五到十年推出新能源汽車的計劃,并開始實施。
例如,在今年的成都車展上,上汽通用別克發布的新款君越30H混合動力汽車顯然是加速新能源布局的表現。從目前各大合資車企推出自主新能源汽車的步伐來看,未來三年,新能源汽車將形成中外品牌的對抗。對于合資企業來說,在中國市場的布局顯然更有針對性。
深度競爭
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1-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為16.2萬輛和15.3萬輛,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56.4%和160.9%;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5.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7%和57.6%。從占比來看,純電動乘用車和插電式乘用車的銷量分別為10.7萬輛和4.8萬輛,占比分別為50%和22%。盡管純電動汽車占比很大,但混合動力汽車的增長潛力很大,因為它們較少受到充電樁短缺的困擾。
因此,合資車企的應對策略是在現有暢銷車型中引入混合動力版本,并在戰略新車的研發中選擇“排隊”的新能源汽車。包括北京現代的第九代索納塔混合動力版和別克的新款君越30H混合動力車,都是上述想法。作為一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相對于自主品牌相對較晚的合資車企,其在全產業鏈和供應商上的整合能力和協同作用也被認為是其布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重要原因。
“盡管本土品牌現在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占比上具有優勢,但外國品牌短期內不會有太大變化,但大多數合資品牌的供應商在零部件的一致性、自動化生產程度和模塊的集成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而跨國公司的研發資源和資金相對較少效率高,自主品牌仍需在上述方面補課。”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志勇告訴筆者。
毫無疑問,新能源汽車市場爭奪戰將繼續深化,競爭將越來越激烈。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正從政策導向逐步轉變為市場化階段,這將是一場更加展示自身能力的競爭。
業內普遍認為,外國品牌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布局上落后于本土企業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對自主品牌的政策支持,尤其是財政補貼和上牌政策。隨著新能源汽車“作弊”問題的集中爆發,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的頂層設計正在逐步完善升級,新能源車市場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盡管外資企業熟悉政策和市場還需要時間,但從外資企業在華合資企業的表現來看,它們已經高度本地化。一旦市場完全成熟,來自外資企業的競爭就不容小覷。”張揚告訴筆者。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如火如荼,一場跨國車企與本土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爭奪戰已經拉開帷幕。
大眾、通用和豐田等在華大型合資企業都將發展新能源汽車納入了未來的戰略規劃,并發布了在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計劃。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戰場已經從過去單純的政策轉向豪華車企大力發展高端新能源汽車,再到合資車企大力增加新能源汽車領域,并逐步推進。
合資品牌布局新能源汽車戰略的背后,顯然是看中了該領域的市場前景,并打算從中分一杯羹。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1-7月,中國生產了21.5萬輛新能源汽車,銷售了20.7萬輛,分別增長了119.8%和122.8%。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與傳統汽車銷量的下滑相比,新能源汽車無疑正在成為一個新的“贅肉”。
把盤子對準中級新能源汽車這塊最大蛋糕的合資車企顯然更加兇猛。本次成都車展,多家車企紛紛發布新能源汽車,拉開了新能源汽車向西南市場縱深發展的序幕。近日,大眾汽車與江淮汽車簽署了合資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擬以新能源汽車產品為基礎,成立集研發、生產、營銷為一體的合資公司,在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出行計劃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N……
對于汽車公司來說,這是最后一次等待和坐上“末班車”的機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新能源汽車將成為車企布局的重點,電池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整合也將是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合資汽車公司憑借其強大的供應鏈整合能力,有望重新踏上征程。對此,華融證券汽車分析師張陽道表示。
從虛擬到真實
“北京現代將推出19款新車,包括戰略SUV、跑車和新能源汽車,將繼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揮實力。”9月2日北京現代車展總經理李炳浩無疑代表了多家車企的聲音。
在傳統汽車領域,豪華車價格的雙重擠壓和自主品牌的向上發展,進一步縮小了合資品牌的生存空間。在傳統汽車領域高歌猛進已久的北京現代,去年遭遇重挫。面對自主品牌對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布局,北京現代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今年6月,第九代索納塔混合動力版上市,北京現代新能源汽車戰略開啟。
北京現代今年發布了一項名為“新”的新能源戰略。計劃到2020年推出9款新能源汽車,并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10%的目標。北京現代常務副總經理劉志峰表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北京現代將各有一款純電動汽車上市。”未來,它將涵蓋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和混合動力三個領域。屆時,它將實現在傳統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雙重領域的布局。
同為韓系車的東風悅達起亞總經理金健也在成都車展期間公開向媒體喊話,表示將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推出。2016年上半年,東風悅達起亞推出了K5混合動力版,2018年,東風悅大起亞將推出后續新能源汽車。
作為德國汽車的代表,大眾汽車在中國的新能源戰略也從之前的論文開始逐步付諸實踐。目前,一汽-大眾在華南地區擁有150萬輛年產能的佛山生產基地已經明確,一汽大眾將承擔以最新技術制造新能源汽車的使命。據悉,一汽-大眾決定將純電動版e-Golf打造成大眾品牌首款國產新能源汽車,將在華南佛山基地二期投產。
“布局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成為跨國車企的重中之重,‘國產化’戰爭愈演愈烈。”一位新能源汽車行業資深人士對筆者分析。此前,寶馬I系列、奧迪e-tron系列等高端車率先布局。現在上汽通用、南北大眾、東風日產和神龍汽車等主流合資品牌已經宣布了在未來五到十年推出新能源汽車的計劃,并開始實施。
例如,在今年的成都車展上,上汽通用別克發布的新款君越30H混合動力汽車顯然是加速新能源布局的表現。從目前各大合資車企推出自主新能源汽車的步伐來看,未來三年,新能源汽車將形成中外品牌的對抗。對于合資企業來說,在中國市場的布局顯然更有針對性。
深度競爭
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1-7月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為16.2萬輛和15.3萬輛,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56.4%和160.9%;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5.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7%和57.6%。從占比來看,純電動乘用車和插電式乘用車的銷量分別為10.7萬輛和4.8萬輛,占比分別為50%和22%。盡管純電動汽車占比很大,但混合動力汽車的增長潛力很大,因為它們較少受到充電樁短缺的困擾。
因此,合資車企的應對策略是在現有暢銷車型中引入混合動力版本,并在戰略新車的研發中選擇“排隊”的新能源汽車。包括北京現代的第九代索納塔混合動力版和別克的新款君越30H混合動力車,都是上述想法。作為一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相對于自主品牌相對較晚的合資車企,其在全產業鏈和供應商上的整合能力和協同作用也被認為是其布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重要原因。
“盡管本土品牌現在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占比上具有優勢,但外國品牌短期內不會有太大變化,但大多數合資品牌的供應商在零部件的一致性、自動化生產程度和模塊的集成方面具有明顯優勢,而跨國公司的研發資源和資金相對較少效率高,自主品牌仍需在上述方面補課。”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志勇告訴筆者。
毫無疑問,新能源汽車市場爭奪戰將繼續深化,競爭將越來越激烈。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正從政策導向逐步轉變為市場化階段,這將是一場更加展示自身能力的競爭。
業內普遍認為,外國品牌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布局上落后于本土企業的一個關鍵因素是對自主品牌的政策支持,尤其是財政補貼和上牌政策。隨著新能源汽車“作弊”問題的集中爆發,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的頂層設計正在逐步完善升級,新能源車市場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盡管外資企業熟悉政策和市場還需要時間,但從外資企業在華合資企業的表現來看,它們已經高度本地化。一旦市場完全成熟,來自外資企業的競爭就不容小覷。”張揚告訴筆者。
與新能源汽車產銷走勢類似,新能源乘用車經過今年上半年的持續攀升,7月出現小幅下滑,在8月銷量維穩。
1900/1/1 0:00:001、乘聯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保持3萬輛水平同比增幅達117閱讀原文與新能源汽車產銷走勢類似,新能源乘用車經過今年上半年的持續攀升,7月出現小幅下滑,在8月銷量維穩。
1900/1/1 0:00:00在政策不明朗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今年的推廣量能達到多少?未來補貼逐漸退坡的背景下,還能實現2020年500萬輛的推廣目標嗎?什么樣的政策能真正將新能源汽車推向市場化,
1900/1/1 0:00:00近日,世界能源理事會WEC發布最新報告《世界能源透視2016:電氣化移動》,并表示,要滿足世界各國監管機構制定的日益嚴格的燃油經濟性法規和排放法規,2020年全球銷售的新車中,
1900/1/1 0:00:00近日,世界能源理事會WEC發布最新報告《世界能源透視2016:電氣化移動》,并表示,要滿足世界各國監管機構制定的日益嚴格的燃油經濟性法規和排放法規,2020年全球銷售的新車中,
1900/1/1 0:00:009月8日,財政部正式發布《關于地方預決算公開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專項檢查的通報》,通報中明確將河南少林、奇瑞萬達、深圳五洲龍、吉姆西、蘇州金龍五家企業定性為補企業,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