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特斯拉車主表示:“特斯拉車主永遠不會認為它有什么問題,就像蘋果粉絲會不假思索地排隊購買iPhone一樣。”。然而,隨著幾天前Model S“汽車駕駛致命車禍”的曝光,擁有特斯拉的中國車主是時候問問自己,他們是否還能100%信任特斯拉的技術了。
特斯拉Model S無人駕駛技術
智能車優行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沈海寅表示:“特斯拉今年1月推出的自動駕駛輔助駕駛功能允許駕駛員坐在汽車后排或其他位置控制車輛,但實際上離‘全自動駕駛’還很遠。”
同時,他還透露,全自動駕駛產業化面臨的最大挑戰和障礙是高昂的成本。即使現在建造一輛真正可以上路的無人駕駛汽車,成本也要超過25萬美元。幾乎不可能立即將自動駕駛商業化。
“致命車型”的銷量暴跌。
特斯拉不是“神車”,埃隆·馬斯克也不是“鋼鐵俠”。所有創新型公司都在試錯中前進。這一事實最近得到了進一步證實。
特斯拉今年5月的“汽車駕駛致命車禍”上周曝光。在行駛通過十字路口時,死者駕駛的一輛S型車直接撞上了左前方轉彎的卡車。然而,在發生車禍時,Model S并沒有自動剎車。
車禍受害者布朗不久前在網上發布的視頻顯示,特斯拉Model S的自動駕駛功能足以避免卡車進入車道。事實上,布朗一直是特斯拉的“鐵桿”,他的朋友形容他是“對速度的執著追求”。
因此,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汽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自動”成為爭論的焦點。
上述事故也直接導致特斯拉推遲了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的更新版本發布。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對特斯拉25000輛Model s的自動駕駛系統進行了調查。
自動駕駛系統是特斯拉實現汽車全自動駕駛的關鍵核心技術之一。它可以使車輛在車道上自動行駛并保持一定的速度,駕駛員不必操作油門、剎車和掌握方向。特斯拉表示,自動駕駛是迄今為止道路上最先進的駕駛員輔助系統。
除了“致命事件”被曝光外,當地時間3日公布的特斯拉第二季度交付數據也非常糟糕。需要知道的是,特斯拉只有在周日晚上宣布壞消息時才會選擇。
數據顯示,特斯拉今年第二季度共生產18345輛汽車,但僅售出14370輛,與特斯拉設定的17000輛的目標相去甚遠。這也是該公司連續第二個季度業績低于預期。第二季度,出貨量包括9745輛Model S和4625輛Model X,其中“致命型號”Model S的出貨量大幅下降了22%。
特斯拉此前表示,今年下半年的銷量預計將達到5萬輛,但現在看來,今年前兩季度的總銷量還不到3萬輛。即使在今年下半年實現了目標,年銷售額也只能非常勉強地實現。
特斯拉對交付量下降的解釋是,訂單在第二季度末爆發,這部分交付將在第三季度完成。高峰咨詢董事總經理、汽車行業高級分析師Bill Russo表示:“特斯拉的解釋可能是正確的,但他們應該預測交付情況,避免給市場過高的期望。”
上述數據不僅意味著特斯拉很可能無法實現今年的銷售目標,也暗示著特斯拉要想成為主流汽車制造商,仍面臨一系列問題。截至當地時間7月1日,特斯拉股價在過去三個月里下跌了13%以上,目前為每股216.5美元。
全自動汽車什么時候可以上路?
根據全球企業成長咨詢公司Jost Sullivan的數據,在未來10年內,來自不同汽車制造商的約30~40種汽車將配備LIDAR(激光檢測和測量)系統,為汽車提供安全和自動駕駛能力。
法拉第未來的一名員工,一輛電動汽車……
e制造商告訴我:“激光雷達是自動駕駛汽車達到第四階段所必需的(自動駕駛的實現分為四個階段:輔助駕駛、半自動駕駛、高速自動駕駛和全自動駕駛),但在光流和視差技術方面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他說,光流和視差是汽車應對支路狀況的關鍵技術。在特斯拉的這起致命事故中,Model S的司機因錯誤判斷車輛可以自動響應從側面橫切的車輛而引發事故。
在這起事故中,“一輛18輪半掛卡車穿過車道分隔的高速公路,與一輛特斯拉Model S汽車發生致命碰撞”。從特斯拉發布的聲明來看,“Model S的攝像頭很難將卡車的白色車身與明亮的天空區分開來。”巡邏部門報告稱,這輛車發生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日下午。
關于Model S的自動駕駛功能是否可以避免卡車進入車道,特斯拉的合作伙伴Mobileye(智能駕駛預警系統制造商)發表聲明稱:“特斯拉發生事故的汽車中的攝像頭設備只適用于防止追尾,而不是避免車輛從側面通過。該系統要到2018年才能對側面的交通狀況做出反應。”該公司還明確表示他們開發的是“輔助駕駛”,而不是“自動駕駛”。
沈海銀還告訴第一財經作者,目前全自動駕駛產業化面臨的最大挑戰和障礙是高昂的成本。谷歌等科研機構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由激光雷達、高精度GPS和高精度慣性導航系統三部分組成。其中,每臺激光雷達的價值高達10萬美元,后兩者的綜合成本高達15萬美元。這意味著,現在制造一輛真正的全自動汽車的成本高達25萬美元,是普通汽車成本的10~20倍。
谷歌無人駕駛實驗模型
全自動駕駛的最新嘗試來自寶馬。該公司最近宣布,已與芯片制造商Intel和Mobileye聯合開發了全自動無人駕駛技術,并宣布將于2021實現無人駕駛。
然而,市場普遍認為,寶馬在2021推出無人駕駛汽車更為激進。羅偉說:“從技術上講,五年是完全可行的,因為無人駕駛汽車現在可以上路了,但光靠產品創新是不夠的,還需要基礎設施支持和監管政策。”
其中一個爭議點是如何在發生車禍時定義和劃分責任。此前,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發布了一項新政策,承認計算機也是一種新型駕駛員,這被視為自動駕駛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式決定。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它仍然面臨著很大的問題。例如,特斯拉的致命車禍,目前尚不清楚誰應該為這起事故負責。“目前法律法規基本空白,這是影響自動駕駛商業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沈海銀說。
普華永道咨詢公司Stroll的全球合伙人John Jullens表示:“業界公認,自動駕駛汽車將在行業中產生深刻的變化。無論哪種方式,從時間角度來看,我們距離完全自動駕駛至少還有10年的時間。之后,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實現普及。”
上述法拉第未來人士表示:“從第二階段到第四階段,這是技術上的一個非常大的飛躍。現在很難判斷何時可以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根據Jost Sullivan的數據,即使到2025年,也只有特斯拉、谷歌和蘋果能夠實現無人駕駛技術,德國汽車制造商ABB(奧迪、寶馬和梅賽德斯-奔馳)要到2025年后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但無論如何,無人駕駛技術將為整個行業注入新的活力。根據咨詢公司羅蘭貝格向CBN提供的最新分析報告,到2030年,機器人出租車全自動電動汽車的供應商將獲得汽車行業總利潤的40%,OEM和OES將分別占總利潤的22%和14%。特斯拉無人駕駛技術“特斯拉車主們……
永遠不要認為它有什么問題,就像蘋果粉絲會不假思索地排隊購買iPhone一樣。”一位特斯拉車主表示。然而,隨著幾天前Model S“汽車駕駛致命車禍”的曝光,擁有特斯拉的中國車主是時候問問自己,他們是否還能100%信任特斯拉的技術了。
特斯拉Model S無人駕駛技術
智能車優行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沈海寅表示:“特斯拉今年1月推出的自動駕駛輔助駕駛功能允許駕駛員坐在汽車后排或其他位置控制車輛,但實際上離‘全自動駕駛’還很遠。”
同時,他還透露,全自動駕駛產業化面臨的最大挑戰和障礙是高昂的成本。即使現在建造一輛真正可以上路的無人駕駛汽車,成本也要超過25萬美元。幾乎不可能立即將自動駕駛商業化。
“致命車型”的銷量暴跌。
特斯拉不是“神車”,埃隆·馬斯克也不是“鋼鐵俠”。所有創新型公司都在試錯中前進。這一事實最近得到了進一步證實。
特斯拉今年5月的“汽車駕駛致命車禍”上周曝光。在行駛通過十字路口時,死者駕駛的一輛S型車直接撞上了左前方轉彎的卡車。然而,在發生車禍時,Model S并沒有自動剎車。
車禍受害者布朗不久前在網上發布的視頻顯示,特斯拉Model S的自動駕駛功能足以避免卡車進入車道。事實上,布朗一直是特斯拉的“鐵桿”,他的朋友形容他是“對速度的執著追求”。
因此,特斯拉的自動駕駛汽車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自動”成為爭論的焦點。
上述事故也直接導致特斯拉推遲了輔助駕駛系統Autopilot的更新版本發布。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對特斯拉25000輛Model s的自動駕駛系統進行了調查。
自動駕駛系統是特斯拉實現汽車全自動駕駛的關鍵核心技術之一。它可以使車輛在車道上自動行駛并保持一定的速度,駕駛員不必操作油門、剎車和掌握方向。特斯拉表示,自動駕駛是迄今為止道路上最先進的駕駛員輔助系統。
除了“致命事件”被曝光外,當地時間3日公布的特斯拉第二季度交付數據也非常糟糕。需要知道的是,特斯拉只有在周日晚上宣布壞消息時才會選擇。
數據顯示,特斯拉今年第二季度共生產18345輛汽車,但僅售出14370輛,與特斯拉設定的17000輛的目標相去甚遠。這也是該公司連續第二個季度業績低于預期。第二季度,出貨量包括9745輛Model S和4625輛Model X,其中“致命型號”Model S的出貨量大幅下降了22%。
特斯拉此前表示,今年下半年的銷量預計將達到5萬輛,但現在看來,今年前兩季度的總銷量還不到3萬輛。即使在今年下半年實現了目標,年銷售額也只能非常勉強地實現。
特斯拉對交付量下降的解釋是,訂單在第二季度末爆發,這部分交付將在第三季度完成。高峰咨詢董事總經理、汽車行業高級分析師Bill Russo表示:“特斯拉的解釋可能是正確的,但他們應該預測交付情況,避免給市場過高的期望。”
上述數據不僅意味著特斯拉很可能無法實現今年的銷售目標,也暗示著特斯拉要想成為主流汽車制造商,仍面臨一系列問題。截至當地時間7月1日,特斯拉股價在過去三個月里下跌了13%以上,目前為每股216.5美元。
全自動汽車什么時候可以上路?
根據全球企業成長咨詢公司Jost Sullivan的數據,在未來10年內,來自不同汽車制造商的約30~40種汽車將配備LIDAR(激光檢測和測量)系統,為汽車提供安全和自動駕駛能力。
電動汽車制造商法拉第未來的一名員工……
ld me:“激光雷達是自動駕駛汽車達到第四階段所必需的(自動駕駛的實現分為四個階段:輔助駕駛、半自動駕駛、高速自動駕駛和全自動駕駛),但在光流和視差技術方面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他說,光流和視差是汽車應對支路狀況的關鍵技術。在特斯拉的這起致命事故中,Model S的司機因錯誤判斷車輛可以自動響應從側面橫切的車輛而引發事故。
在這起事故中,“一輛18輪半掛卡車穿過車道分隔的高速公路,與一輛特斯拉Model S汽車發生致命碰撞”。從特斯拉發布的聲明來看,“Model S的攝像頭很難將卡車的白色車身與明亮的天空區分開來。”巡邏部門報告稱,這輛車發生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日下午。
關于Model S的自動駕駛功能是否可以避免卡車進入車道,特斯拉的合作伙伴Mobileye(智能駕駛預警系統制造商)發表聲明稱:“特斯拉發生事故的汽車中的攝像頭設備只適用于防止追尾,而不是避免車輛從側面通過。該系統要到2018年才能對側面的交通狀況做出反應。”該公司還明確表示他們開發的是“輔助駕駛”,而不是“自動駕駛”。
沈海銀還告訴第一財經作者,目前全自動駕駛產業化面臨的最大挑戰和障礙是高昂的成本。谷歌等科研機構研發的“無人駕駛汽車”由激光雷達、高精度GPS和高精度慣性導航系統三部分組成。其中,每臺激光雷達的價值高達10萬美元,后兩者的綜合成本高達15萬美元。這意味著,現在制造一輛真正的全自動汽車的成本高達25萬美元,是普通汽車成本的10~20倍。
谷歌無人駕駛實驗模型
全自動駕駛的最新嘗試來自寶馬。該公司最近宣布,已與芯片制造商Intel和Mobileye聯合開發了全自動無人駕駛技術,并宣布將于2021實現無人駕駛。
然而,市場普遍認為,寶馬在2021推出無人駕駛汽車更為激進。羅偉說:“從技術上講,五年是完全可行的,因為無人駕駛汽車現在可以上路了,但光靠產品創新是不夠的,還需要基礎設施支持和監管政策。”
其中一個爭議點是如何在發生車禍時定義和劃分責任。此前,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發布了一項新政策,承認計算機也是一種新型駕駛員,這被視為自動駕駛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式決定。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它仍然面臨著很大的問題。例如,特斯拉的致命車禍,目前尚不清楚誰應該為這起事故負責。“目前法律法規基本空白,這是影響自動駕駛商業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沈海銀說。
普華永道咨詢公司Stroll的全球合伙人John Jullens表示:“業界公認,自動駕駛汽車將在行業中產生深刻的變化。無論哪種方式,從時間角度來看,我們距離完全自動駕駛至少還有10年的時間。之后,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實現普及。”
上述法拉第未來人士表示:“從第二階段到第四階段,這是技術上的一個非常大的飛躍。現在很難判斷何時可以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根據Jost Sullivan的數據,即使到2025年,也只有特斯拉、谷歌和蘋果能夠實現無人駕駛技術,德國汽車制造商ABB(奧迪、寶馬和梅賽德斯-奔馳)要到2025年后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但無論如何,無人駕駛技術將為整個行業注入新的活力。根據咨詢公司羅蘭貝格向CBN提供的最新分析報告,到2030年,機器人出租車全自動電動汽車的供應商將獲得汽車行業總利潤的40%,OEM和OES將分別占總利潤的22%和14%。特斯拉無人駕駛技術
2016年7月1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清華大學、中國可再生能源電力并網研究協作組共同主辦了“新能源和電動汽車協同發展”研討會。
1900/1/1 0:00:00當我們談起盤錦,我們會想起什么?大米、石油、紅海灘今年,新興技術的代表無人駕駛汽車也將駕臨這里。
1900/1/1 0:00:0010天,9大主題板塊,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科普活動組織,200余項科學活動,近100場創客手工制作,60余場科學表演秀,這是即將開幕的2016年第三屆城市科學節的看點。
1900/1/1 0:00:00近年來,得益于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大力扶持,我國已成為新能源汽車重點推廣市場,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
1900/1/1 0:00:001北京新能源車指標占比將繼續提高《北京市“十三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提出,將繼續提高新能源小客車指標在年度指標規模中的比例,研究普通小客車指標引入市場化配置方式的改革方案。
1900/1/1 0:00:00汽車作為我國重要的支柱性產業之一,是實施“互聯網”戰略非常重要的領域。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