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動力電池行業的繁榮可能很快就會面臨嚴峻的挑戰:安全、衰減、產能過剩和衰退。隨著產能的集中釋放,這四大危機會在2016年爆發嗎?1月16日,第六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6)在廣州隆重開幕。在以“盛世危言——動力電池的四大挑戰”為主題的平行論壇上,來自領先電池公司的精英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動力電池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參加沙龍討論的嘉賓包括力神集團營銷部總經理吳凱、波士頓電池副總裁袁正文、振華新能源總經理李書軍和卓能新能源(廣西)總經理鄧倫浩。資深電池專家林密是動力電池論壇和沙龍的主持人。
根據四部委發布的《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保修期應不低于8年或12萬公里(以先到者為準)。強制保險條例的實施將給動力電池企業帶來很大的壓力。關于制造商的利潤率是否會被壓縮,包括成本是否會增加,企業會采取什么措施來避免相應的問題?
李書軍:
從行業的整體水平來看,目前電池無法滿足8年和12萬公里的保修要求,但市場規模將在1-2年內翻一番。在這個過程中,動力電池企業和原始設備制造商共同尋求解決方案。在成本控制方面,只要我們繼續前進,就會有機會。談到五年,與五年后相比,前兩三年的出貨量相對較小。可憐的三年電池應該用來彌補其中的一部分。這是一個資本市場。在八年內行駛12萬公里的情況下,每個人都向前邁進,未來應該會有解決方案。
現在我們都知道八年是不可預測的,要解決的問題是管理整個生命周期。怎么做?未來幾年,這些電動汽車企業,尤其是新能源電動汽車企業的售后模式就像一輛傳統汽車。車主定期到4S店進行保養。只要建立了這個模型,并且車輛數據是公開的,那么知道電池能跑多遠以及是否需要維護是可控的。在這種模式下向用戶收費是可行的。如果這個模型在未來幾年內完成,就可以避免未來產品質量風險不可控的局面。事實上,閉環數據管理可以在一兩年內實現,此時電池的使用狀態處于有效和安全的監控之下。
振華新能源總經理李樹軍
鄧倫浩:
即使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驗證周期也尚未達到8年。8年12萬公里的保修對汽車制造商和電池工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但企業仍需積極應對,有兩項任務要做:第一,實際做一些技術,模擬產品生命周期狀態,建模計算,至少知道會出現什么樣的狀態問題。如果發生安全事故或大量召回電池,對汽車工廠尤其是電池工廠來說將是一場災難,因此非常有必要進行一些技術數據儲備。
第二方面,目前的電池公司之所以急于上市,是因為有國家補貼,而且利潤似乎非常客觀。然而,我們也應該考慮各種市場風險,并制定應對計劃。
第三,從國家戰略層面引入電池的梯級利用可以降低成本和損失。鋰離子電池有其固有的風險。企業應該做的是盡可能避免風險。如果能夠控制,召回的概率將大大降低。
卓能新能源(廣西)總經理鄧倫浩
吳凱:
現在我們正在考慮8年12萬公里的保修……
。價格是多少?如果在8年內出現問題,應該更換電池嗎?還是應該保證汽車使用8年并在8年后支付額外費用?這可能需要再次討論。一套電池從頭到尾保證8年,一輛電動汽車保證8年不交電池費。這是兩個概念。接下來,將有階梯式利用,以確保企業的利益。
力神集團市場部總經理吳凱
元代文學:
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家公司的動力電池可以運行8年,也沒有確切的數據證明電池運行8年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波士頓的電池應該在循環壽命方面領先。目前,波士頓的電池所做的實際數據是,它可以在3000次循環中保持60%的功率,但在模塊中使用和電池組在汽車中使用后會發生變化。它能否運行8年還不得而知,因為該產品最長的應用時間只有2年。我相信大多數企業都沒有做過這方面的實驗,但最多做過模擬實驗,這些都是在計算機上做的,是不真實的。
袁文學波士頓電池公司副總裁
梯次利用的核心是剩余價值。如何計算殘值?
鄧倫浩:
在梯級利用方面,如果電池組被收回后發現有缺陷,將進行更換、更換新電池組或修復電池組,并進行回收,成本將大大降低。這是整個生命周期的概念,而這恰恰是電池工廠或汽車制造商忽視的問題。許多制造電池的人都知道,當你設計這種電池1000或2000次循環,但你無法知道2000次循環后電池的狀態時,情況是不同的,甚至可能線性變化,你無法得到準確的結果。梯級利用是降低成本或為企業提供另一條出路的一種方式,但有必要進行生命周期評估。經過評估,我們將知道70-80%不能在汽車上使用的電池是否可以在其他地方使用,并可以計算其成本。
國家提出電池工廠有義務回收,但電池工廠實際上并不具備這一能力。它的回收成本可能只有在廢物被出售時才會出現。我想每個人都會把它拆開。汽車工廠使用的許多電池不僅被使用,而且在制造過程中形成的缺陷產品,實際上進入了其他渠道。作為回收的價值,40%實際上是一個中間點。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根據其一次性使用壽命成本將其轉換為它。整個生命周期是多少,一次性使用壽命是多少,其次是殘值問題。但無法給出準確的理論。
元代文學:
級聯利用的殘值對于每個電池制造商來說都是不同的,回收和級聯利用的循環仍然是電池制造商的責任,這在邏輯上應該是有意義的。事實上,目前幾乎所有的制造商都不具備這種能力和準備。如果我們想立即實施這一戰略,我們可能會面臨一些挑戰。其次,小電池內部有焊接,連接方法都是不可分割的。從理論上講,它在拆卸后仍然有剩余能量,但整個電池在拆卸后都被拆卸了,真正可用的東西不一定很多。這是一個真正的問題。如果制造商必須負責未來的電池回收,那么它應該在設計中考慮這個問題,而未來如何輕松方便地拆卸它將對整個行業構成巨大挑戰。
售后服務應該從技術設計上考慮如何做,或者按照標準汽車設計的流程來考慮,但汽車設計中有一個環節就是服務設計。目前,大多數電動汽車都是在現有傳統汽油車的基礎上,去掉油箱和發動機,換成電動系統,在充電和服務方面受到許多限制,沒有進行優化設計。隨著市場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它們最終將按照常規車輛的服務流程進行。
未來,動力電池企業不可能交出電力系統……
f向客戶提供電動汽車。這是一件非常專業的事情,必須交給4S店和維修點,由專業人員進行維修。首先,這需要技術交流。第二,它更危險,而且里面有高電壓,這可能會造成傷害。因此,未來的電池保養肯定會去4S店,應該和現在常規汽車的保養一樣。
聽眾問題:
純電動汽車在北方和南方市場有很大的區別。專家是如何為低溫電池做到這一點的?第二,有很多外國電池公司,比如韓國的三星和LG。如何應對競爭?
吳凱:電池的高溫性能和低溫性能是相反的。高能性能不錯,但低溫性能肯定不好。如果低溫性能良好,則不會達到高溫。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人們可能更關注高溫性能,因為汽車暴露在陽光下等等,一旦高溫,可能會出現安全問題。低溫性能在電池行業并非不可能實現。例如,力神的一款電池產品在-40℃下啟動是沒有問題的。例如,軍隊有寒區裝備和亞熱帶裝備,使用情況不同,很難得到所有的電池。
鄧倫浩:在北方,在使用之前使用加熱板將溫度升高到一定水平,以彌補電池本身的缺陷。包括在高溫下使用,這在技術上是可行的,而且更多的是成本問題。現階段,許多汽車制造商要求電池在10度或20度的溫度下充電,而不是加熱后充電,這從目前的技術水平上可以解決。2015年動力電池行業的繁榮可能很快就會面臨嚴峻的挑戰:安全、衰減、產能過剩和衰退。隨著產能的集中釋放,這四大危機會在2016年爆發嗎?1月16日,第六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6)在廣州隆重開幕。在以“盛世危言——動力電池的四大挑戰”為主題的平行論壇上,來自領先電池公司的精英代表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動力電池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參加沙龍討論的嘉賓包括力神集團營銷部總經理吳凱、波士頓電池副總裁袁正文、振華新能源總經理李書軍和卓能新能源(廣西)總經理鄧倫浩。資深電池專家林密是動力電池論壇和沙龍的主持人。
根據四部委發布的《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的保修期應不低于8年或12萬公里(以先到者為準)。強制保險條例的實施將給動力電池企業帶來很大的壓力。關于制造商的利潤率是否會被壓縮,包括成本是否會增加,企業會采取什么措施來避免相應的問題?
李書軍:
從行業的整體水平來看,目前電池無法滿足8年和12萬公里的保修要求,但市場規模將在1-2年內翻一番。在這個過程中,動力電池企業和原始設備制造商共同尋求解決方案。在成本控制方面,只要我們繼續前進,就會有機會。談到五年,與五年后相比,前兩三年的出貨量相對較小。可憐的三年電池應該用來彌補其中的一部分。這是一個資本市場。在八年內行駛12萬公里的情況下,每個人都向前邁進,未來應該會有解決方案。
現在我們都知道八年是不可預測的,要解決的問題是管理整個生命周期。怎么做?未來幾年,這些電動汽車企業,尤其是新能源電動汽車企業的售后模式就像一輛傳統汽車。車主定期到4S店進行保養。只要建立了這個模型,車輛數據是公開的,知道電池能跑多遠,是否需要……都是可控的……
未上漆。在這種模式下向用戶收費是可行的。如果這個模型在未來幾年內完成,就可以避免未來產品質量風險不可控的局面。事實上,閉環數據管理可以在一兩年內實現,此時電池的使用狀態處于有效和安全的監控之下。
振華新能源總經理李樹軍
鄧倫浩:
即使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驗證周期也尚未達到8年。8年12萬公里的保修對汽車制造商和電池工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存在許多不確定性。但企業仍需積極應對,有兩項任務要做:第一,實際做一些技術,模擬產品生命周期狀態,建模計算,至少知道會出現什么樣的狀態問題。如果發生安全事故或大量召回電池,對汽車工廠尤其是電池工廠來說將是一場災難,因此非常有必要進行一些技術數據儲備。
第二方面,目前的電池公司之所以急于上市,是因為有國家補貼,而且利潤似乎非常客觀。然而,我們也應該考慮各種市場風險,并制定應對計劃。
第三,從國家戰略層面引入電池的梯級利用可以降低成本和損失。鋰離子電池有其固有的風險。企業應該做的是盡可能避免風險。如果能夠控制,召回的概率將大大降低。
卓能新能源(廣西)總經理鄧倫浩
吳凱:
現在我們正在考慮8年12萬公里的保修。價格是多少?如果在8年內出現問題,應該更換電池嗎?還是應該保證汽車使用8年并在8年后支付額外費用?這可能需要再次討論。一套電池從頭到尾保證8年,一輛電動汽車保證8年不交電池費。這是兩個概念。接下來,將有階梯式利用,以確保企業的利益。
力神集團市場部總經理吳凱
元代文學:
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家公司的動力電池可以運行8年,也沒有確切的數據證明電池運行8年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波士頓的電池應該在循環壽命方面領先。目前,波士頓的電池所做的實際數據是,它可以在3000次循環中保持60%的功率,但在模塊中使用和電池組在汽車中使用后會發生變化。它能否運行8年還不得而知,因為該產品最長的應用時間只有2年。我相信大多數企業都沒有做過這方面的實驗,但最多做過模擬實驗,這些都是在計算機上做的,是不真實的。
袁文學波士頓電池公司副總裁
梯次利用的核心是剩余價值。如何計算殘值?
鄧倫浩:
在梯級利用方面,如果電池組被收回后發現有缺陷,將進行更換、更換新電池組或修復電池組,并進行回收,成本將大大降低。這是整個生命周期的概念,而這恰恰是電池工廠或汽車制造商忽視的問題。許多制造電池的人都知道,當你設計這種電池1000或2000次循環,但你無法知道2000次循環后電池的狀態時,情況是不同的,甚至可能線性變化,你無法得到準確的結果。梯級利用是降低成本或為企業提供另一條出路的一種方式,但有必要進行生命周期評估。經過評估,我們將知道70-80%不能在汽車上使用的電池是否可以在其他地方使用,并可以計算其成本。
國家提出電池工廠有義務回收,但電池工廠實際上并不具備這一能力。它的回收成本可能只有在廢物被出售時才會出現。我想每個人都會把它拆開。汽車工廠使用的許多電池不僅被使用,而且在制造過程中形成的缺陷產品,實際上進入了其他渠道……
回收的價值,40%實際上是一個中間點。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根據其一次性使用壽命成本將其轉換為它。整個生命周期是多少,一次性使用壽命是多少,其次是殘值問題。但無法給出準確的理論。
元代文學:
級聯利用的殘值對于每個電池制造商來說都是不同的,回收和級聯利用的循環仍然是電池制造商的責任,這在邏輯上應該是有意義的。事實上,目前幾乎所有的制造商都不具備這種能力和準備。如果我們想立即實施這一戰略,我們可能會面臨一些挑戰。其次,小電池內部有焊接,連接方法都是不可分割的。從理論上講,它在拆卸后仍然有剩余能量,但整個電池在拆卸后都被拆卸了,真正可用的東西不一定很多。這是一個真正的問題。如果制造商必須負責未來的電池回收,那么它應該在設計中考慮這個問題,而未來如何輕松方便地拆卸它將對整個行業構成巨大挑戰。
售后服務應該從技術設計上考慮如何做,或者按照標準汽車設計的流程來考慮,但汽車設計中有一個環節就是服務設計。目前,大多數電動汽車都是在現有傳統汽油車的基礎上,去掉油箱和發動機,換成電動系統,在充電和服務方面受到許多限制,沒有進行優化設計。隨著市場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它們最終將按照常規車輛的服務流程進行。
未來,動力電池企業不可能將電動汽車的動力系統交給客戶。這是一件非常專業的事情,必須交給4S店和維修點,由專業人員進行維修。首先,這需要技術交流。第二,它更危險,而且里面有高電壓,這可能會造成傷害。因此,未來的電池保養肯定會去4S店,應該和現在常規汽車的保養一樣。
聽眾問題:
純電動汽車在北方和南方市場有很大的區別。專家是如何為低溫電池做到這一點的?第二,有很多外國電池公司,比如韓國的三星和LG。如何應對競爭?
吳凱:電池的高溫性能和低溫性能是相反的。高能性能不錯,但低溫性能肯定不好。如果低溫性能良好,則不會達到高溫。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人們可能更關注高溫性能,因為汽車暴露在陽光下等等,一旦高溫,可能會出現安全問題。低溫性能在電池行業并非不可能實現。例如,力神的一款電池產品在-40℃下啟動是沒有問題的。例如,軍隊有寒區裝備和亞熱帶裝備,使用情況不同,很難得到所有的電池。
鄧倫浩:在北方,在使用之前使用加熱板將溫度升高到一定水平,以彌補電池本身的缺陷。包括在高溫下使用,這在技術上是可行的,而且更多的是成本問題。現階段,許多汽車制造商要求電池在10度或20度的溫度下充電,而不是加熱后充電,這從目前的技術水平上可以解決。
標簽:發現
2015年動力電池行業繁華勝景,也許很快將面臨嚴峻挑戰:安全性、衰減、產能過剩、退補。
1900/1/1 0:00:00充電網、互聯網、物聯網正在走向三網合一,充電即將重新連接世界。
1900/1/1 0:00:00電動化、智能化、汽車共享正在重塑汽車產業格局,甚至有業界大咖放言傳統汽車工業正走向破產。
1900/1/1 0:00:002015年動力電池行業繁華勝景,也許很快將面臨嚴峻挑戰:安全性、衰減、產能過剩、退補。
1900/1/1 0:00:001月16日,第六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6盛大開幕,在以“智能汽車與汽車共享:夢想走進現實”為主題的平行論壇上,
1900/1/1 0:00:001月16日,第六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6盛大開幕,在以“智能汽車與汽車共享:夢想走進現實”為主題的平行論壇上,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