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源不斷的政策紅利正在變成一臺巨大而沉重的“永動機”,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車輪向前發展。
9月4日上午,在北京市東城區國家稅務局車輛購置稅管理分局,一枚鮮紅色的印章緊緊壓在紙上,隨后全國首張新能源汽車免稅證新鮮出爐。9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政策,讓購置稅目錄中的新能源車企瞬間迎來銷售高峰。“從9月1日到8日,北汽新能源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9月8日,北京汽車新能源營銷公司總經理張勇告訴筆者。同時,在免征購置稅后,江淮汽車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也翻了一番。
在政策紅利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關鍵時刻迎來新一輪增長。
股息在頭
今年8月,繼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關于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后,8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稅務總局正式公布首批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目錄。目錄中,除90多輛客車和特種車輛外,共有23輛客車。其中,純電動汽車有17輛,混合動力汽車有6輛。9月1日,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政策正式實施。
“這意味著,自9月1日起,與傳統燃油汽車一樣,國產新能源汽車將不再繳納扣除增值稅后購車總額10%的購置稅,這可以為準備購買目錄中車型的潛在車主節省大量資金。”中國汽車經銷商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告訴作者。
一輛指導價為23.08萬元的北汽E150EV車型,補貼車價為13.58萬元,可節省7274元的車輛購置稅;
一款比亞迪E6精英車型,指導價33萬元,補貼車價21.6萬元,車輛購置稅減免可達1.85萬元。
截止日期e6
補貼和購置稅減免的雙重作用使得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迅速上升。9月8日,張勇告訴筆者,自9月1日以來,北汽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有了很大的提升。“7天訂單量超過330單,日均訂單量是上一次的4倍多。”
同時,在免征購置稅后,江淮汽車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翻了一番。“從9月1日到8日的8天里,訂單量已經超過了上月的總銷量,而且上升趨勢非常明顯。整個月的銷量至少會翻一番。”9月8日,江淮汽車新能源營銷部負責人方良海在接受本報作者采訪時表示。
比亞迪公關總監張曉瑞也表示,比亞迪的增長是相當可觀的。“目前還沒有具體數據,車型的供應取決于電池容量,但增長勢頭非常好。”
免征購置稅政策正式實施后,企業補貼政策逐步收緊。9月2日,也就是免征購置稅政策實施的第二天,北汽新能源宣布將于9月15日結束“蔚來先鋒”行動計劃。在此之前,這項始于6月5日的計劃為在北京購買北汽E150EV車型的車主提供了5.1萬元的環保購車資金。“這項補貼政策原定于8月結束,也是為了在免征購置稅政策實施前形成過渡,所以我們推遲到9月15日。”北汽新能源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報作者,“這筆補貼恐怕短期內不會重新開放,未來主要能源將用于北汽新能源現有車主的維護。”
本地競爭
當國家補貼政策逐步實施時,地方競爭也在不斷升溫。
2013年12月和2014年6月,四部委聯合發布了北京、天津、廣州、上海、深圳、合肥等4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作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地區)的名單。
[第頁]
“進入推廣名單也受到相應任務和目標的約束。當時確定,2013年至2015年,新能源汽車在特大城市或重點地區的累計推廣不低于1萬輛,其他城市或地區的累計推介不低于5000輛。分解來看,到2015年,上海和廣州的銷量將在1萬輛左右,而北京和深圳的銷量將高達2萬至3萬輛,其他城市的銷量將超過5000輛。未能完成年度推廣目標的城市將被淘汰。一些知情人士告訴本報的作者。
一方面是冷冰冰的推進目標,另一方面是艱難的市場化進程,地方政府也開始激烈競爭。地方補貼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中央補貼外,地方政府如何補貼以及如何補貼是吸引企業和刺激消費的重要措施。
根據明華有道出版的《2014年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現狀與趨勢藍皮書》統計,北京市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的補貼標準是按照國家與城市1:1的比例確定的,國家和本市財政補貼總額不超過汽車銷售價格的60%;
但上海對純電動乘用車采取4萬元/輛的固定補貼政策,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含增程)采取3萬元/車的固定補貼,對燃料電池乘用車采取20萬元/人的固定補貼。
“在上海,對直接或組織員工一次性購買10輛以上新能源汽車的法人單位,將額外給予2000元/輛的財政補貼,但這筆補貼資金必須用于建設充電設施、維護管理,為新能源汽車使用創造良好條件和環境。”相關人士介紹。
除北京外,安徽省、甘肅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與中央實行1:1互惠補貼;海南海口按中央補貼的60%給予地方補貼,省市財政各補貼30%;江蘇省蘇州市對行駛里程進行補貼,補貼金額從2.1萬元到3.6萬元不等;而南京則對進入國家目錄的純電動乘用車,按照每輛3.5萬元的標準進行補貼。
然而,盡管如此,在檢查期(2015年)臨近之際,從明華有道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中國各省市的上牌汽車數量來看,在2014年上半場十大純電動汽車城市中,當地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生存環境仍然非常嚴峻,北京的純電動汽車上牌量最高,2014年上半年為605輛,其次是南京的490輛。金華、杭州、上海、合肥、蕪湖和深圳在100-200輛的范圍內,而大連和臨沂不到100輛。
封建領主爭奪王位
在這場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戰役”中,除了局部競爭,汽車公司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
“在2012年《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發布之前,銷往中國私人消費市場的純電動汽車主要包括奇瑞QQ3EV、比亞迪e6、眾泰2008EV、中科力帆620EV、長安奔奔Mini EV等。關鍵詞集中在微型、小型和低速。”馮世明,一位汽車行業分析師表示。
自2012年以來,更高級別的純電動汽車也進入了市場。2012年,江淮同悅IEV3、上汽榮威E50和進口雪佛蘭賽歐SPRINGO在中國上市;2013年,眾泰M300EV和康迪EV上市;截至2014年7月,特斯拉Model S、長安E30、北汽E150EV、寶馬Zino 1E(僅限租賃)等重要純電動汽車相繼投放市場。
在新能源汽車產品逐漸進入市場后,市場份額的爭奪開始了。“從2014年純電動汽車的數據來看,比亞迪、眾泰和特斯拉的市場份額總計超過60%。其中,比亞迪排名第一,2014年上半年占比30%;其次是眾泰19%和特斯拉12%。”馮世明透露,“針對私人消費市場,第一名是江淮,占比30%;
緊隨其后的是特斯拉和北汽,分別為20%和12%。"
“眾泰云100預計在9月上市后的一年內將實現5000輛的銷售目標。”9月2日,眾泰汽車總經理蘇金河進一步透露,眾泰正在討論與BIK電池(NASQ:CBAK)的合資合作事宜。“BIK向我們承諾,如果我們與眾泰合作,眾泰將成為BIK在中國市場的唯一合作伙伴。”
將于9月26日正式上市的騰勢純電動汽車尚未公布具體的銷售目標,但在比亞迪總裁王傳福看來,騰勢“肯定會有非常好的市場反響”。同時,由于騰勢在深圳比亞迪基地擁有獨立的生產線,相對靈活的工廠布局也將使產能隨著市場需求不斷擴大。“騰勢趕上了一個好時機(指政策環境),不早不晚。”騰勢首席執行官連玉波對本報作者坦言。
趕上“好時光”的不僅僅是騰勢。從2014年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迎來更熱的一輪產品爆發。包括長安福特嘉悅、大眾E-UP、東風風神E30、奔騰B50電動版、寶馬i3和特斯拉Model X在內的十多款車型將在這一時期投入市場。
毫無疑問,到那時,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展開更加激烈的追逐和競爭。源源不斷的政策紅利正在變成一臺巨大而沉重的“永動機”,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車輪向前發展。
9月4日上午,在北京市東城區國家稅務局車輛購置稅管理分局,一枚鮮紅色的印章緊緊壓在紙上,隨后全國首張新能源汽車免稅證新鮮出爐。9月1日正式實施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政策,讓購置稅目錄中的新能源車企瞬間迎來銷售高峰。“從9月1日到8日,北汽新能源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9月8日,北京汽車新能源營銷公司總經理張勇告訴筆者。同時,在免征購置稅后,江淮汽車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也翻了一番。
在政策紅利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關鍵時刻迎來新一輪增長。
股息在頭
今年8月,繼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關于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后,8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稅務總局正式公布首批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目錄。目錄中,除90多輛客車和特種車輛外,共有23輛客車。其中,純電動汽車有17輛,混合動力汽車有6輛。9月1日,新能源汽車免征購置稅政策正式實施。
“這意味著,自9月1日起,與傳統燃油汽車一樣,國產新能源汽車將不再繳納扣除增值稅后購車總額10%的購置稅,這可以為準備購買目錄中車型的潛在車主節省大量資金。”中國汽車經銷商協會副秘書長羅磊,告訴作者。
一輛指導價為23.08萬元的北汽E150EV車型,補貼車價為13.58萬元,可節省7274元的車輛購置稅;
一款比亞迪E6精英車型,指導價33萬元,補貼車價21.6萬元,車輛購置稅減免可達1.85萬元。
截止日期e6
補貼和購置稅減免的雙重作用使得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迅速上升。9月8日,張勇告訴筆者,自9月1日以來,北汽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有了很大的提升。“7天訂單量超過330單,日均訂單量是上一次的4倍多。”
同時,在免征購置稅后,江淮汽車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翻了一番。“從9月1日到8日的8天里,訂單量已經超過了上月的總銷量,而且上升趨勢非常明顯。整個月的銷量至少會翻一番。”9月8日,江淮汽車新能源營銷部負責人方良海在接受本報作者采訪時表示。
比亞迪公關總監張曉瑞也表示,比亞迪的增長是相當可觀的。“目前還沒有具體數據,車型的供應取決于電池容量,但增長勢頭非常好。”
免征購置稅政策正式實施后,企業補貼政策逐步收緊。9月2日,也就是免征購置稅政策實施的第二天,北汽新能源宣布將于9月15日結束“蔚來先鋒”行動計劃。在此之前,這項始于6月5日的計劃為在北京購買北汽E150EV車型的車主提供了5.1萬元的環保購車資金。“這項補貼政策原定于8月結束,也是為了在免征購置稅政策實施前形成過渡,所以我們推遲到9月15日。”北汽新能源相關負責人告訴本報作者,“這筆補貼恐怕短期內不會重新開放,未來主要能源將用于北汽新能源現有車主的維護。”
本地競爭
當國家補貼政策逐步實施時,地方競爭也在不斷升溫。
2013年12月和2014年6月,四部委聯合發布了北京、天津、廣州、上海、深圳、合肥等4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作為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地區)的名單。
[第頁]
“進入推廣名單也受到相應任務和目標的約束。當時確定,2013年至2015年,新能源汽車在特大城市或重點地區的累計推廣不低于1萬輛,其他城市或地區的累計推介不低于5000輛。分解來看,到2015年,上海和廣州的銷量將在1萬輛左右,而北京和深圳的銷量將高達2萬至3萬輛,其他城市的銷量將超過5000輛。未能完成年度推廣目標的城市將被淘汰。一些知情人士告訴本報的作者。
一方面是冷冰冰的推進目標,另一方面是艱難的市場化進程,地方政府也開始激烈競爭。地方補貼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中央補貼外,地方政府如何補貼以及如何補貼是吸引企業和刺激消費的重要措施。
根據明華有道出版的《2014年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現狀與趨勢藍皮書》統計,北京市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的補貼標準是按照國家與城市1:1的比例確定的,國家和本市財政補貼總額不超過汽車銷售價格的60%;
但上海對純電動乘用車采取4萬元/輛的固定補貼政策,對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含增程)采取3萬元/車的固定補貼,對燃料電池乘用車采取20萬元/人的固定補貼。
“在上海,對直接或組織員工一次性購買10輛以上新能源汽車的法人單位,將額外給予2000元/輛的財政補貼,但這筆補貼資金必須用于建設充電設施、維護管理,為新能源汽車使用創造良好條件和環境。”相關人士介紹。
除北京外,安徽省、甘肅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與中央實行1:1互惠補貼;海南海口按中央補貼的60%給予地方補貼,省市財政各補貼30%;江蘇省蘇州市對行駛里程進行補貼,補貼金額從2.1萬元到3.6萬元不等;而南京則對進入國家目錄的純電動乘用車,按照每輛3.5萬元的標準進行補貼。
然而,盡管如此,在檢查期(2015年)臨近之際,從明華有道公布的2014年上半年中國各省市的上牌汽車數量來看,在2014年上半場十大純電動汽車城市中,當地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生存環境仍然非常嚴峻,北京的純電動汽車上牌量最高,2014年上半年為605輛,其次是南京的490輛。金華、杭州、上海、合肥、蕪湖和深圳在100-200輛的范圍內,而大連和臨沂不到100輛。
封建領主爭奪王位
在這場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戰役”中,除了局部競爭,汽車公司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
“在2012年《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發布之前,銷往中國私人消費市場的純電動汽車主要包括奇瑞QQ3EV、比亞迪e6、眾泰2008EV、中科力帆620EV、長安奔奔Mini EV等。關鍵詞集中在微型、小型和低速。”馮世明,一位汽車行業分析師表示。
自2012年以來,更高級別的純電動汽車也進入了市場。2012年,江淮同悅IEV3、上汽榮威E50和進口雪佛蘭賽歐SPRINGO在中國上市;2013年,眾泰M300EV和康迪EV上市;截至2014年7月,特斯拉Model S、長安E30、北汽E150EV、寶馬Zino 1E(僅限租賃)等重要純電動汽車相繼投放市場。
在新能源汽車產品逐漸進入市場后,市場份額的爭奪開始了。“從2014年純電動汽車的數據來看,比亞迪、眾泰和特斯拉的市場份額總計超過60%。其中,比亞迪排名第一,2014年上半年占比30%;其次是眾泰19%和特斯拉12%。”馮世明透露,“針對私人消費市場,第一名是江淮,占比30%;
緊隨其后的是特斯拉和北汽,分別為20%和12%。"
“眾泰云100預計在9月上市后的一年內將實現5000輛的銷售目標。”9月2日,眾泰汽車總經理蘇金河進一步透露,眾泰正在討論與BIK電池(NASQ:CBAK)的合資合作事宜。“BIK向我們承諾,如果我們與眾泰合作,眾泰將成為BIK在中國市場的唯一合作伙伴。”
將于9月26日正式上市的騰勢純電動汽車尚未公布具體的銷售目標,但在比亞迪總裁王傳福看來,騰勢“肯定會有非常好的市場反響”。同時,由于騰勢在深圳比亞迪基地擁有獨立的生產線,相對靈活的工廠布局也將使產能隨著市場需求不斷擴大。“騰勢趕上了一個好時機(指政策環境),不早不晚。”騰勢首席執行官連玉波對本報作者坦言。
趕上“好時光”的不僅僅是騰勢。從2014年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迎來更熱的一輪產品爆發。包括長安福特嘉悅、大眾E-UP、東風風神E30、奔騰B50電動版、寶馬i3和特斯拉Model X在內的十多款車型將在這一時期投入市場。
毫無疑問,到那時,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展開更加激烈的追逐和競爭。
北京沒有F1賽車,但如今有了FE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世界錦標賽。
1900/1/1 0:00:00“核心零部件環節的欠缺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大短板。
1900/1/1 0:00:00據騰訊科技消息,原高德CMO首席市場官金俊已經加盟特斯拉中國區,擔任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CMO,將于9月15日入職。金俊在跨國公司公關市場圈里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
1900/1/1 0:00:009月13日,天津交通廣播與知豆聯合舉辦的“E路先鋒”新能源汽車公益體驗活動在天津河東萬達廣場正式啟動。
1900/1/1 0:00:00普華永道全球汽車行業主管合伙人漢那12日在“高性能電動汽車領袖與創新峰會”上說,全球新能源汽車時代即將到來,在新興的商業模式和政府補貼刺激下,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會較快上升,
1900/1/1 0:00:00本屆電動車方程式中使用的i8領航車本賽季的電動方程式錦標賽FormulaE,將使用寶馬i8作為領航車,而寶馬i3將擔綱醫療車、服務車等其他賽事工作用車。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