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4月8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馬斯克不會成為汽車行業的喬布斯,特斯拉也不會成為汽車業的蘋果手機。”他透露,北汽最遲將在明年年底推出特斯拉Model s以外的產品。
聽到徐和誼這樣說并不奇怪。至少有兩條新聞與這次演講有關。第一條消息是,原隸屬于北汽集團的北汽新能源有限公司將升級為北京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北汽新能量汽車業務規模也將相應擴大。計劃在2015年生產B級和C級等高端電動汽車。
為明年生產中高端電動汽車做準備,如此緊迫的事情肯定需要與目前的“計劃競爭對手”進行“口水戰”,這不是比亞迪董事會主席王傳福“純電動汽車技術的問題,而是市場的問題”。一旦開始家庭消費,比亞迪可以在幾分鐘內創造出“特斯拉”。“演講是事實。
第二個消息是,4月3日,北汽集團透露有意進行海外并購。4月3日,北汽集團發表聲明稱,準備從歐洲或美國收購一個“中高端品牌”。北汽國際總裁兼黨委書記董海洋宣稱,由于北汽自主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較低,北汽打破全球市場需要更多時間,收購海外品牌是一條捷徑;
現在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我們已經有很多候選人了。”
此時是否可以理解為,特斯拉沒有自己的汽車背景,然后與蓮花合作,其他核心零部件大多由供應商提供。這樣的產品問世并受到追捧。北汽現在也處于類似的情況,收購中高端品牌,然后生產中高端電動汽車。這是在用特斯拉的車型與特斯拉競爭嗎?
我以前也談到過這方面。特斯拉的現狀有三點:商業模式、產品定位和集成技術。商業模式是最大的亮點。北汽與之競爭,如何解決這三個問題?
首先,北汽的產品定位如何與特斯拉競爭?
據報道,北汽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產品規格為200公里純電動行駛里程。2015年,主要的B級車和C級車將逐步擴展到300公里和400公里的行駛能力。北汽新能源今年的銷售目標是2萬輛。與許多新能源制造商一樣,商業模式并沒有看到太多線索。與許多新能源制造商一樣,它將產品與一些時尚的互聯網術語相結合,盈利如“云服務”、“車聯網”和“連接手機和其他電子消費品”,并區分了包括“個人用戶”、“出租車用戶”和“公司用戶”在內的三類不同客戶,并提到了可能的產品租賃服務。
特斯拉的產品定位相對簡單,私人消費,產品價格在70萬元以上,這仍然讓許多自主汽車品牌望而卻步。北汽作為一家獨立的汽車企業,尤其是剛剛起步的獨立汽車企業,能夠主動站出來挑戰炙手可熱的特斯拉汽車企業,其勇氣應該得到回報。然而,就產品價格定位而言,兩者不一定屬于同一個競爭陣營。
其次,北汽仍然需要一個運營大師來運營高端電動汽車。
中國不缺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世界上也不缺新能量汽車制造商。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多次談論特斯拉的成功或失敗。最明顯的一點是,它善于營銷的商業模式和傳奇創始人的履歷成就了今天的成就,很多人都很平靜。也許Allen的Musco在技術上無法編寫控制代碼、設計框架和其他技術細節。此外,特斯拉并不是由馬斯科、艾倫創立的,但它的營銷能力正是與新能源汽車相結合,才造就了這家企業。
事實上,任何人或企業都想建立自己的電動汽車企業來與之競爭,而每個人都需要首先懷疑其對電動汽車的營銷和運營能力?當然,北汽新能源也不例外。
我們看到了一汽紅旗打造高端汽車的困境,也看到了奇瑞觀致在打造高端品牌方面遇到的瓶頸。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的營銷模式仍然面臨同樣的情況,這可能是其最大的瓶頸。
無論是汽車品牌還是汽車產品,都離不開一件基本的事情,那就是如何滿足一些人的需求,讓這些人受到追捧,成為他們自身生存的基礎。成功的公司可能不想在任何時候改變社會,成為喬布斯和其他人,但生存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如果北汽新能源有限公司想要建造自己的B級和C級高端電動汽車,它是否在這一層面上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誰來建造它?官方團體還是富人團體?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障礙,否則2萬輛的目標將難以實現。
第三,北汽在技術上如何與特斯拉競爭?
徐和誼認為,特斯拉Model s在技術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商業模式離不開支撐的基礎,這就是技術。我們看到特斯拉售出了2萬多輛汽車,但發生了5起火災。盡管我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借口,但我們不得不承認,許多公眾對熱管理技術了解或不了解的情況仍然威脅著新能源汽車的信譽,這可能也會讓中國新能源汽車制造商比亞迪更好地理解。
回顧北汽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技術水平,媒體主要報道了公司的定位,但沒有追求技術……
eeply。對于即將推出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性能,它只談到了“300公里”的行駛里程。事實上,這些只是解釋了電池容量,與駕駛性能、舒適性和單位容量車重等主要性能參數無關。
至于另一個核心部件——汽車,強調“北汽與SK集團合作,在中國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資電池企業‘BESK’,還將與西門子合作,共同生產汽車用汽車。”這方面當然值得期待,但這并不能證明“高端電動汽車”的這些性能之間存在著必然的關系。因此,在這個時候,如何支撐自己定位的高端和技術領域,可能會有更多的投入和突破。在2014年4月8日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表示,“馬斯克不會成為汽車行業的喬布斯,特斯拉也不會成為汽車業的蘋果手機。”他透露,北汽最遲將在明年年底推出特斯拉Model s以外的產品。
聽到徐和誼這樣說并不奇怪。至少有兩條新聞與這次演講有關。第一條消息是,原隸屬于北汽集團的北汽新能源有限公司將升級為北京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北汽新能量汽車業務規模也將相應擴大。計劃在2015年生產B級和C級等高端電動汽車。
為明年生產中高端電動汽車做準備,如此緊迫的事情肯定需要與目前的“計劃競爭對手”進行“口水戰”,這不是比亞迪董事會主席王傳福“純電動汽車技術的問題,而是市場的問題”。一旦開始家庭消費,比亞迪可以在幾分鐘內創造出“特斯拉”。“演講是事實。
第二個消息是,4月3日,北汽集團透露有意進行海外并購。4月3日,北汽集團發表聲明稱,準備從歐洲或美國收購一個“中高端品牌”。北汽國際總裁兼黨委書記董海洋宣稱,由于北汽自主品牌在海外的知名度較低,北汽打破全球市場需要更多時間,收購海外品牌是一條捷徑;
現在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我們已經有很多候選人了。”
此時是否可以理解為,特斯拉沒有自己的汽車背景,然后與蓮花合作,其他核心零部件大多由供應商提供。這樣的產品問世并受到追捧。北汽現在也處于類似的情況,收購中高端品牌,然后生產中高端電動汽車。這是在用特斯拉的車型與特斯拉競爭嗎?
我以前也談到過這方面。特斯拉的現狀有三點:商業模式、產品定位和集成技術。商業模式是最大的亮點。北汽與之競爭,如何解決這三個問題?
首先,北汽的產品定位如何與特斯拉競爭?
據報道,北汽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產品規格為200公里純電動行駛里程。2015年,主要的B級車和C級車將逐步擴展到300公里和400公里的行駛能力。北汽新能源今年的銷售目標是2萬輛。與許多新能源制造商一樣,商業模式并沒有看到太多線索。與許多新能源制造商一樣,它將產品與一些時尚的互聯網術語相結合,盈利如“云服務”、“車聯網”和“連接手機和其他電子消費品”,并區分了包括“個人用戶”、“出租車用戶”和“公司用戶”在內的三類不同客戶,并提到了可能的產品租賃服務。
特斯拉的產品定位相對簡單,私人消費,產品價格在70萬元以上,這仍然讓許多自主汽車品牌望而卻步。北汽作為一家獨立的汽車企業,尤其是剛剛起步的獨立汽車企業,能夠主動站出來挑戰炙手可熱的特斯拉汽車企業,其勇氣應該得到回報。然而,就產品價格定位而言,兩者不一定屬于同一個競爭陣營。
其次,北汽仍然需要一個運營大師來運營高端電動汽車。
中國不缺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世界上也不缺新能量汽車制造商。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多次談論特斯拉的成功或失敗。最明顯的一點是,它善于營銷的商業模式和傳奇創始人的履歷成就了今天的成就,很多人都很平靜。也許Allen的Musco在技術上無法編寫控制代碼、設計框架和其他技術細節。此外,特斯拉并不是由馬斯科、艾倫創立的,但它的營銷能力正是與新能源汽車相結合,才造就了這家企業。
事實上,任何人或企業都想建立自己的電動汽車企業來與之競爭,而每個人都需要首先懷疑其對電動汽車的營銷和運營能力?當然,北汽新能源也不例外。
我們看到了一汽紅旗打造高端汽車的困境,也看到了奇瑞觀致在打造高端品牌方面遇到的瓶頸。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的營銷模式仍然面臨同樣的情況,這可能是其最大的瓶頸。
無論是汽車品牌還是汽車產品,都離不開一件基本的事情,那就是如何滿足一些人的需求,讓這些人受到追捧,成為他們自身生存的基礎。成功的公司可能不想在任何時候改變社會,成為喬布斯和其他人,但生存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如果北汽新能源有限公司想要建造自己的B級和C級高端電動汽車,它是否在這一層面上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誰來建造它?官方團體還是富人團體?這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障礙,否則2萬輛的目標將難以實現。
第三,北汽在技術上如何與特斯拉競爭?
徐和誼認為,特斯拉Model s在技術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商業模式離不開支撐的基礎,這就是技術。我們看到特斯拉售出了2萬多輛汽車,但發生了5起火災。盡管我們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借口,但我們不得不承認,許多公眾對熱管理技術了解或不了解的情況仍然威脅著新能源汽車的信譽,這可能也會讓中國新能源汽車制造商比亞迪更好地理解。
回顧北汽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技術水平,媒體主要報道了公司的定位,但沒有追求技術……
eeply。對于即將推出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性能,它只談到了“300公里”的行駛里程。事實上,這些只是解釋了電池容量,與駕駛性能、舒適性和單位容量車重等主要性能參數無關。
至于另一個核心部件——汽車,強調“北汽與SK集團合作,在中國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資電池企業‘BESK’,還將與西門子合作,共同生產汽車用汽車。”這方面當然值得期待,但這并不能證明“高端電動汽車”的這些性能之間存在著必然的關系。因此,在這個時候,如何支撐自己定位的高端和技術領域,可能會有更多的投入和突破。
英菲尼迪基于航天科技打造的DAS線控轉向技術已正式投入使用,Q50成為了首款采用該技術車型。
1900/1/1 0:00:00這次來北京,我專門從首都機場打車前往酒店。在出租車上,我和司機交談,問了他每天的工作時長,每月需要上交多少份子錢等問題。
1900/1/1 0:00:00繼愚人節,特斯拉中國區總經理鄭順景突然離職之后,日前又爆出不按照約定承諾交貨,涉嫌對消費者欺詐的負面新聞。據有關媒體報道,4月14日23名特斯拉非京滬中國客戶向特斯拉中國遞交律師函。
1900/1/1 0:00:00購買新能源車后是否會發生充電站、換電站、充電樁不到位,類似開著汽車出行找不到“加油站”的尷尬問題?目前本市電力公司已牽頭制定全市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全市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網絡,
1900/1/1 0:00:00今年,襄陽市將推廣新能源汽車。為滿足這些新增新能源車的充電需求,市供電公司將在今年新建400個充電樁。
1900/1/1 0:00:00在政府主導性采購的支撐下,新能源客車率先打開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缺口。證券時報作者梳理A股6家客車上市公司的2013年年報發現,“新能源”成為年報中的高頻詞。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