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在月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表聲明,明確反對現階段放開汽車合資企業股比。
這份名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關于不同意汽車生產領域外資股比自由化的意見》的文件指出,通過多次組織汽車生產企業進行討論,中國汽車協會不同意汽車生產領域的外資股比自由化,認為現在不是時候。
文件列出了三個反對意見:一是汽車產業不是一般制造業,而是支撐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性產業;第二,建設汽車強國是汽車產業的戰略目標,中國具備建設汽車強國的基礎和條件;第三
如果放開整車股比限制,中國汽車產業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
建議維持股比政策的現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表示:“限制合資企業的持股比例是汽車行業最重要的話題,也是決定中國汽車行業命運的重大問題。”。我們建議不擴大對外開放,保持現狀,繼續合資,深化合作,而不是擴大對外開放。抓緊時間發展自主能力。”他說。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
董揚指出,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的汽車工業相對落后。改革開放后,為了發展汽車工業,向合資企業注入了最好的工廠、人才和設備。直到今天,中國汽車制造業70%的資產都在合資企業中。盡管有人說,在50:50的合資企業中,中國沒有平等的權利,但這種觀點應該分為兩部分。合資公司的產品和技術主要來自外國,中方幾乎沒有發言權,但在資產處置和關系變化等重大決策中,中國擁有一半的權力。如果這一半的權力被放棄,那么就什么都沒有了。”董揚說。
“在汽車行業,許多人建議我們應該關門,不要繼續對外國投資如此開放。他們建議減少引進和合資,以及合資合同是否到期,都需要研究,給中國品牌更多的空間。我們沒有建議關門,但我們建議不要開得更大,保持保持現狀,繼續合資,深化與外部世界的合作,而不是擴大開放。同時,抓緊時間培養獨立能力。董揚說:“改革開放政策的大方向不會改變。汽車領域要深化合作,加強自主發展,而不是擴大開放。我們希望合資公司越來越好,也很高興看到合資公司的綜合能力越來越強,但我們希望自己的品牌也能順利成長,形成雙贏局面。"
放棄股票對自主性沒有好處。
包括我的好朋友李書福在內的一些人指出,自主品牌不怕股份自由化,國有企業開放后會遇到困難,但自主品牌只與外資競爭。他說,他不怕外資和國有企業,自由化后對他更有利。我不同意這種觀點。和他一樣,我認為放開股比會對國有汽車企業產生很大影響,但他認為這對他有好處,我認為這對他的好處不大。”董揚說。
在董揚看來,目前自主品牌面臨著來自合資品牌和國外品牌的巨大壓力和挑戰,這并不是最糟糕的事情。合資企業生產的外國品牌汽車從未在市場上低價傾銷,因為中國合作伙伴在場,他們不被允許這樣做。從其他行業的經驗來看,比如化妝品、家電和其他可以完全由外資控制的行業,完全有可能在限制放開后,對于自主品牌汽車來說,情況會更糟,比如低價傾銷、切斷供應鏈和高價購買品牌。”董揚說。例如,外資企業可能要求零部件工廠只為自己供貨,而不為吉利和長城供貨。
董揚也對收購自主品牌的潛在風險感到擔憂。“我問一個獨立品牌的負責人,如果外國投資者想購買你的品牌,你會這么做嗎?他回答說,如果價格低,如果價格高,他會這么做。我們不評估他的選擇,但這表明這種情況確實可能發生。”董揚說。
放開股票比例會帶來災難嗎?
媒體對汽車行業有很多批評。它確實存在問題,但我希望每個人都能看到它的進步。不少人看不到汽車工業的進步,有……
對這個行業沒有信心,認為最好放棄。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董揚說。到目前為止,西方發達國家仍然沒有放棄汽車產業。在歐洲、美國和日本,汽車都是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方面。這個支柱產業對中國來說更重要。
獨立的汽車工業不同于依附于外國的汽車工業。它們對經濟的影響不同,賺的錢也不同,對零部件和設備的驅動作用不同,對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的影響也不同。董揚說。他認為“不求所有,但求在哪里”的概念“不適用于汽車行業。拉丁美洲國家陷入了中等國家的陷阱,因為支柱產業不在他們自己手中。雖然這些行業很繁榮,但他們賺的錢更少,這些行業對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影響也更小。對中國來說,汽車等支柱產業應該在他們自己的手中。”ds,不應該給別人。"
“放開外資股比對中國品牌來說將是一場災難,”中國汽車協會表示,該協會強烈反對放寬外資股比。
附屬的: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關于不同意汽車生產領域外資股比自由化的意見(全文)
近年來,將汽車行業作為一般制造業,進一步放開汽車生產領域的外資股比限制已成為行業和社會的熱點之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就這一問題進行了多次討論,并達成共識:我們不同意放寬汽車生產領域的外資股比限制,認為現在不是時候。
1.汽車產業不是一般的制造業,而是支撐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產業。
汽車產業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就業面廣、消費量大。它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在世界大國中,經濟大國、技術大國和制造業大國都是汽車大國。西方發達國家仍然將汽車工業視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并將其視為與新興國家博弈的主要領域。金磚國家也在大力發展本國的汽車產業。汽車行業也將在新一輪技術和產業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
汽車產業的發展不僅拉動經濟增長,而且對支持國民經濟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的流產具有戰略意義。汽車工業體現了國家的整體科技實力和制造能力。獨立的汽車工業和依附于外國的汽車工業在這方面有著巨大的區別。如果我們現在放棄發展的主導地位,汽車工業將成為外國產品的加工廠。特別是中國目前正處于經濟全面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不應放開外資股比限制。
對于汽車工業等戰略性支柱產業,不能抱著“不求一切,但求其所在”的態度。一些拉丁美洲國家陷入了“中等發達陷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汽車等支柱產業受外國控制,無法利用汽車產業的發展促進國家比較優勢的升級,使經濟發展停滯不前,難以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2.建設汽車強國是汽車產業的戰略目標,中國具備建設汽車強國的基礎和條件。
改革開放的第三個方面是中國汽車工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產量從1978年的不足16萬輛增加到2013年的2200萬輛,品種發展到重型、中型、輕型、小型、轎車和乘用車齊全,完全可以滿足國家和人民的需求。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制造國,中國的市場份額……
品牌汽車已超過50%。現在,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于建設一個強大的汽車國家的目標。
我們認為,隨著國民收入翻一番目標的實現,未來中國汽車市場仍將保持10%左右的增長速度,巨大的市場是國家戰略資源。同時,國家深化改革的紅利將有助于充分釋放汽車產業的發展潛力,未來8-10年將是中國品牌汽車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不放開股比是我們抓住機遇,建設以中國品牌為主題的汽車強國的重要障礙。
此外,限制汽車合資企業股份比例的政策并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和中國在世貿組織的承諾。在世貿組織談判期間,中國的承諾是不限制外國合資企業在汽車零部件和發動機方面的股份比例,但要求汽車合資企業的外國股份比例不得超過50%。
3.如果整車股比限制放開,中國汽車產業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始終把合資合作作為學習先進經驗、發展中國汽車工業的重要手段。我們采取了開放與自主發展相結合的戰略,走了一條不同于拉丁美洲的完全開放的發展道路。放開汽車生產外資股比限制意味著產業發展模式的重大調整,這將對仍然脆弱的自主汽車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合資企業是中國汽車制造業的主體。盡管目前我們合資企業的控制權并不占主導地位,但中國的貢獻和話語權正在不斷增加,合資企業的自我發展能力正在提高。如果此時解除股比限制,情況將急轉直下,30多年來的努力將功虧一簣。
此外,放開外資股比將摧毀中國的品牌,外國投資者可以充分利用其全球供應鏈優勢,用價格策略將中國的品牌扼殺在搖籃中。
30多年的經驗表明,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不能走日本、韓國的路,也不能走巴西等拉美國家的路。相反,它應該在一段時間內繼續走開放與自主發展相結合的道路,在這種模式下,一方面加快中國品牌汽車的發展,另一方面,將增強合資企業的自主發展能力,加快形成中國汽車產業的整體發展優勢。2月13日,在月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表聲明,明確反對現階段放開汽車合資企業股比。
這份名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關于不同意汽車生產領域外資股比自由化的意見》的文件指出,通過多次組織汽車生產企業進行討論,中國汽車協會不同意汽車生產領域的外資股比自由化,認為現在不是時候。
文件列出了三個反對意見:一是汽車產業不是一般制造業,而是支撐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性產業;第二,建設汽車強國是汽車產業的戰略目標,中國具備建設汽車強國的基礎和條件;第三
如果放開整車股比限制,中國汽車產業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
建議維持股比政策的現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表示:“限制合資企業的持股比例是汽車行業最重要的話題,也是決定中國汽車行業命運的重大問題。”。我們建議不擴大對外開放,保持現狀,繼續合資,深化合作,而不是擴大對外開放。抓緊時間發展自主能力。”他說。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
董揚指出,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的汽車工業相對落后。改革開放后,為了發展汽車工業,向合資企業注入了最好的工廠、人才和設備。直到今天,中國汽車制造業70%的資產都在合資企業中。盡管有人說,在50:50的合資企業中,中國沒有平等的權利,但這種觀點應該分為兩部分。合資公司的產品和技術主要來自外國,中方幾乎沒有發言權,但在資產處置和關系變化等重大決策中,中國擁有一半的權力。如果這一半的權力被放棄,那么就什么都沒有了。”董揚說。
“在汽車行業,許多人建議我們應該關門,不要繼續對外國投資如此開放。他們建議減少引進和合資,以及合資合同是否到期,都需要研究,給中國品牌更多的空間。我們沒有建議關門,但我們建議不要開得更大,保持保持現狀,繼續合資,深化與外部世界的合作,而不是擴大開放。同時,抓緊時間培養獨立能力。董揚說:“改革開放政策的大方向不會改變。汽車領域要深化合作,加強自主發展,而不是擴大開放。我們希望合資公司越來越好,也很高興看到合資公司的綜合能力越來越強,但我們希望自己的品牌也能順利成長,形成雙贏局面。"
放棄股票對自主性沒有好處。
包括我的好朋友李書福在內的一些人指出,自主品牌不怕股份自由化,國有企業開放后會遇到困難,但自主品牌只與外資競爭。他說,他不怕外資和國有企業,自由化后對他更有利。我不同意這種觀點。和他一樣,我認為放開股比會對國有汽車企業產生很大影響,但他認為這對他有好處,我認為這對他的好處不大。”董揚說。
在董揚看來,目前自主品牌面臨著來自合資品牌和國外品牌的巨大壓力和挑戰,這并不是最糟糕的事情。合資企業生產的外國品牌汽車從未在市場上低價傾銷,因為中國合作伙伴在場,他們不被允許這樣做。從其他行業的經驗來看,比如化妝品、家電和其他可以完全由外資控制的行業,完全有可能在限制放開后,對于自主品牌汽車來說,情況會更糟,比如低價傾銷、切斷供應鏈和高價購買品牌。”董揚說。例如,外資企業可能要求零部件工廠只為自己供貨,而不為吉利和長城供貨。
董揚也對收購自主品牌的潛在風險感到擔憂。“我問一個獨立品牌的負責人,如果外國投資者想購買你的品牌,你會這么做嗎?他回答說,如果價格低,如果價格高,他會這么做。我們不評估他的選擇,但這表明這種情況確實可能發生。”董揚說。
放開股票比例會帶來災難嗎?
媒體對汽車行業有很多批評。它確實存在問題,但我希望每個人都能看到它的進步。不少人看不到汽車工業的進步,有……
對這個行業沒有信心,認為最好放棄。這種觀點是錯誤的,”董揚說。到目前為止,西方發達國家仍然沒有放棄汽車產業。在歐洲、美國和日本,汽車都是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方面。這個支柱產業對中國來說更重要。
獨立的汽車工業不同于依附于外國的汽車工業。它們對經濟的影響不同,賺的錢也不同,對零部件和設備的驅動作用不同,對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的影響也不同。董揚說。他認為“不求所有,但求在哪里”的概念“不適用于汽車行業。拉丁美洲國家陷入了中等國家的陷阱,因為支柱產業不在他們自己手中。雖然這些行業很繁榮,但他們賺的錢更少,這些行業對國民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影響也更小。對中國來說,汽車等支柱產業應該在他們自己的手中。”ds,不應該給別人。"
“放開外資股比對中國品牌來說將是一場災難,”中國汽車協會表示,該協會強烈反對放寬外資股比。
附屬的: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關于不同意汽車生產領域外資股比自由化的意見(全文)
近年來,將汽車行業作為一般制造業,進一步放開汽車生產領域的外資股比限制已成為行業和社會的熱點之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就這一問題進行了多次討論,并達成共識:我們不同意放寬汽車生產領域的外資股比限制,認為現在不是時候。
1.汽車產業不是一般的制造業,而是支撐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產業。
汽車產業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就業面廣、消費量大。它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在世界大國中,經濟大國、技術大國和制造業大國都是汽車大國。西方發達國家仍然將汽車工業視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并將其視為與新興國家博弈的主要領域。金磚國家也在大力發展本國的汽車產業。汽車行業也將在新一輪技術和產業轉型中發揮重要作用。
汽車產業的發展不僅拉動經濟增長,而且對支持國民經濟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的流產具有戰略意義。汽車工業體現了國家的整體科技實力和制造能力。獨立的汽車工業和依附于外國的汽車工業在這方面有著巨大的區別。如果我們現在放棄發展的主導地位,汽車工業將成為外國產品的加工廠。特別是中國目前正處于經濟全面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不應放開外資股比限制。
對于汽車工業等戰略性支柱產業,不能抱著“不求一切,但求其所在”的態度。一些拉丁美洲國家陷入了“中等發達陷阱”。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汽車等支柱產業受外國控制,無法利用汽車產業的發展促進國家比較優勢的升級,使經濟發展停滯不前,難以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2.建設汽車強國是汽車產業的戰略目標,中國具備建設汽車強國的基礎和條件。
改革開放的第三個方面是中國汽車工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產量從1978年的不足16萬輛增加到2013年的2200萬輛,品種發展到重型、中型、輕型、小型、轎車和乘用車齊全,完全可以滿足國家和人民的需求。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制造國,中國的市場份額……
品牌汽車已超過50%。現在,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于建設一個強大的汽車國家的目標。
我們認為,隨著國民收入翻一番目標的實現,未來中國汽車市場仍將保持10%左右的增長速度,巨大的市場是國家戰略資源。同時,國家深化改革的紅利將有助于充分釋放汽車產業的發展潛力,未來8-10年將是中國品牌汽車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不放開股比是我們抓住機遇,建設以中國品牌為主題的汽車強國的重要障礙。
此外,限制汽車合資企業股份比例的政策并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和中國在世貿組織的承諾。在世貿組織談判期間,中國的承諾是不限制外國合資企業在汽車零部件和發動機方面的股份比例,但要求汽車合資企業的外國股份比例不得超過50%。
3.如果整車股比限制放開,中國汽車產業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始終把合資合作作為學習先進經驗、發展中國汽車工業的重要手段。我們采取了開放與自主發展相結合的戰略,走了一條不同于拉丁美洲的完全開放的發展道路。放開汽車生產外資股比限制意味著產業發展模式的重大調整,這將對仍然脆弱的自主汽車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合資企業是中國汽車制造業的主體。盡管目前我們合資企業的控制權并不占主導地位,但中國的貢獻和話語權正在不斷增加,合資企業的自我發展能力正在提高。如果此時解除股比限制,情況將急轉直下,30多年來的努力將功虧一簣。
此外,放開外資股比將摧毀中國的品牌,外國投資者可以充分利用其全球供應鏈優勢,用價格策略將中國的品牌扼殺在搖籃中。
30多年的經驗表明,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不能走日本、韓國的路,也不能走巴西等拉美國家的路。相反,它應該在一段時間內繼續走開放與自主發展相結合的道路,在這種模式下,一方面加快中國品牌汽車的發展,另一方面,將增強合資企業的自主發展能力,加快形成中國汽車產業的整體發展優勢。
中資企業海外并購好像總會遇到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和阻礙。
1900/1/1 0:00:00一直被視為新能源終極解決方案的燃料電池可能比預想的要早地進入產業化。
1900/1/1 0:00:00第一電動網作者胡笑菲中國客車企業排頭兵宇通跟隨國家新能源汽車政策的變化,準備在2014年主推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穩固其在節能與新能源客車領域的地位。
1900/1/1 0:00:00據《亞太日報》11日消息,根據北京市政府的數據,截至周六,只有1701人為其準備購置的電力動能車申請車牌。而全北京上牌的申請總數則超過180萬份。
1900/1/1 0:00:00到目前為止,對于司機駕駛時分心的研究都還停留在嘗試性階段。而汽車零部件生產商日本電裝希望通過更多的基礎研究來重新認識這個問題,并開發相關硬件設備。
1900/1/1 0:00:002月13日下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信息發布會在京召開。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