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一個朋友告訴我,最大的感受是:特斯拉Model S在美國試駕后安靜下來。事實上,用“安靜”的電機取代轟鳴的內燃機似乎不適合這種變化。此外,由于電機的運行方式安靜平穩,第一次試駕或嘗試乘坐電動汽車的人經常會感到有點不舒服,比如暈動病。這是電動汽車設計者應該考慮的一個問題。
然而,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不是司機,而是路邊的行人。因為電動汽車的“安靜”往往會給適應了咆哮道路的行人帶來一定的危險:過去,我們可以通過發動機的聲音判斷周圍是否有車輛,以及車輛與我們的大致距離;在電動汽車時代,所有這些都變得不那么可行了,尤其是對于靠聲音“行走”的盲人來說。
因此,對于設計師來說,設計內燃機車和設計電動汽車的一大區別在于,前者需要盡可能降低發動機的噪音,而后者需要增加噪音。
這是一個聽起來很有趣的邏輯,因為設計師需要人為地在電動汽車上添加一個虛擬的發動機“轟鳴”,以達到與內燃機車型相同的效果:提醒路人汽車來了;或者,這輛車有多遠。
事實上,各大制造商也開始為他們的車型“增加噪音”。戴姆勒集團目前擁有一支250人的團隊,專門研究汽車動力總成的音效。顯然,對于內燃機車型來說,這些人要做的就是如何將動力系統發出的噪音降到最低。現在,他們需要思考如何進行逆向工程。車隊負責人Christoph Meier說:“人們希望聽到車外的噪音,因為我們已經熟悉了嗡嗡作響的環境。”
目前,戴姆勒的Smart電動車型已經具有“噪音”功能,可以發出比內燃機版Smart更高音調的虛假“發動機音效”。這種假聲音效果會因型號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成本更高的純電動SLS AMG Coupe跑車具有與其性能水平相對應的“發動機音效”:它比Smart更“兇猛”。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實現模型和音效的協調,二是為了讓行人能夠判斷這個模型的級別。
不僅是Smart和SLS AMG的電動版,戴姆勒的梅賽德斯-奔馳B級電動版也將于2014年推出。這款車比Smart和SLS AMG的電動版更適合市場主流,也是梅賽德斯-奔馳品牌重點推廣的電動汽車。毫無疑問,這輛車也將具備假聲演唱的能力。
除了戴姆勒的事故外,雷諾和日產的電動汽車還增加了發動機“噪音”。例如,雷諾品牌的主要電動汽車Zoe有三種不同的“噪音”色調:“純粹的破碎”、“迷人”和“運動”。也就是說,根據佐伊的車速和其他情況,音效的音調也有所不同,這樣我們就可以大致判斷車輛處于什么樣的運行狀態。
既然與行人的安全密切相關,那么在電動汽車上添加“噪音”是否會被納入各國的強制性法規?答案是肯定的。據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稱,歐盟目前正在起草一項法案,將這種“噪音”作為電動汽車的法律規范。
在這一點上,戴姆勒做得非常好。例如,梅賽德斯-奔馳智能電動版,當汽車在美國和日本銷售時,發動機“噪音”是必要條件;
在歐洲,這是一種選擇。與雷諾不同,戴姆勒不允許車主手動關閉電動汽車的發動機“噪音”。
回到文章開頭的特斯拉Model S,這款車沒有所謂的人為噪音。另一方面,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表示,電動汽車應該在必要時向行人發出“悅耳的噪音”來提醒他們,而不是一直保持噪音。當談到噪音是否“悅耳”時,奧迪音響效果主管拉爾夫·昆克爾表示,“絕對不可能直接模仿內燃機的聲音效果”。
據悉,將于2014年上市的奧迪A3插電式混合動力版也具有“噪音”功能。
鑒于電動汽車在聲學效果上的特殊性,人工“噪音”是極為必要的。不僅制造商應該積極推廣這種“噪音安全”,各國也應該盡快立法,將人工噪音列為車輛通過試驗的硬性指標。問題是,立法不僅要強制“噪音”,還要進行統一分類,制定統一標準。否則,不同品牌的電動汽車有不同的聲音效果,這使得行人的判斷更加混亂。
電動汽車的普及使汽車作為一種交通工具變得更加模塊化和“家用電器”。在未來的電動汽車熱潮中,為自己的電動汽車設置“個性化音效”將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例如,我將為我新購買的雷諾Fluence ZE下載一款保時捷911“音效”。這樣一來,街道上會不會充滿“超級跑步”的氣息?我記得一個朋友告訴我,最大的感受是:特斯拉Model S在美國試駕后安靜下來。事實上,用“安靜”的電機取代轟鳴的內燃機似乎不適合這種變化。此外,由于電機的運行方式安靜平穩,第一次試駕或嘗試乘坐電動汽車的人經常會感到有點不舒服,比如暈動病。這是電動汽車設計者應該考慮的一個問題。
然而,我們今天討論的重點不是司機,而是路邊的行人。因為電動汽車的“安靜”往往會給適應了咆哮道路的行人帶來一定的危險:過去,我們可以通過發動機的聲音判斷周圍是否有車輛,以及車輛與我們的大致距離;在電動汽車時代,所有這些都變得不那么可行了,尤其是對于靠聲音“行走”的盲人來說。
因此,對于設計師來說,設計內燃機車和設計電動汽車的一大區別在于,前者需要盡可能降低發動機的噪音,而后者需要增加噪音。
這是一個聽起來很有趣的邏輯,因為設計師需要人為地在電動汽車上添加一個虛擬的發動機“轟鳴”,以達到與內燃機車型相同的效果:提醒路人汽車來了;
或者,這輛車有多遠。
事實上,各大制造商也開始為他們的車型“增加噪音”。戴姆勒集團目前擁有一支250人的團隊,專門研究汽車動力總成的音效。顯然,對于內燃機車型來說,這些人要做的就是如何將動力系統發出的噪音降到最低。現在,他們需要思考如何進行逆向工程。車隊負責人Christoph Meier說:“人們希望聽到車外的噪音,因為我們已經熟悉了嗡嗡作響的環境。”
目前,戴姆勒的Smart電動車型已經具有“噪音”功能,可以發出比內燃機版Smart更高音調的虛假“發動機音效”。這種假聲音效果會因型號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成本更高的純電動SLS AMG Coupe跑車具有與其性能水平相對應的“發動機音效”:它比Smart更“兇猛”。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實現模型和音效的協調,二是為了讓行人能夠判斷這個模型的級別。
不僅是Smart和SLS AMG的電動版,戴姆勒的梅賽德斯-奔馳B級電動版也將于2014年推出。這款車比Smart和SLS AMG的電動版更適合市場主流,也是梅賽德斯-奔馳品牌重點推廣的電動汽車。毫無疑問,這輛車也將具備假聲演唱的能力。
除了戴姆勒的事故外,雷諾和日產的電動汽車還增加了發動機“噪音”。例如,雷諾品牌的主要電動汽車Zoe有三種不同的“噪音”色調:“純粹的破碎”、“迷人”和“運動”。也就是說,根據佐伊的車速和其他情況,音效的音調也有所不同,這樣我們就可以大致判斷車輛處于什么樣的運行狀態。
既然與行人的安全密切相關,那么在電動汽車上添加“噪音”是否會被納入各國的強制性法規?答案是肯定的。據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稱,歐盟目前正在起草一項法案,將這種“噪音”作為電動汽車的法律規范。
在這一點上,戴姆勒做得非常好。例如,梅賽德斯-奔馳智能電動版,當汽車在美國和日本銷售時,發動機“噪音”是必要條件;在歐洲,這是一種選擇。與雷諾不同,戴姆勒不允許車主手動關閉電動汽車的發動機“噪音”。
回到文章開頭的特斯拉Model S,這款車沒有所謂的人為噪音。另一方面,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表示,電動汽車應該在必要時向行人發出“悅耳的噪音”來提醒他們,而不是一直保持噪音。當談到噪音是否“悅耳”時,奧迪音響效果主管拉爾夫·昆克爾表示,“絕對不可能直接模仿內燃機的聲音效果”。
據悉,將于2014年上市的奧迪A3插電式混合動力版也具有“噪音”功能。
鑒于電動汽車在聲學效果上的特殊性,人工“噪音”是極為必要的。不僅制造商應該積極推廣這種“噪音安全”,各國也應該盡快立法,將人工噪音列為車輛通過試驗的硬性指標。問題是,立法不僅要強制“噪音”,還要進行統一分類,制定統一標準。否則,不同品牌的電動汽車有不同的聲音效果,這使得行人的判斷更加混亂。
電動汽車的普及使汽車作為一種交通工具變得更加模塊化和“家用電器”。在未來的電動汽車熱潮中,為自己的電動汽車設置“個性化音效”將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例如,我將為我新購買的雷諾Fluence ZE下載一款保時捷911“音效”。這樣一來,街道上會不會充滿“超級跑步”的氣息?
據海外媒體報道,通用汽車公司已在美國專利商標管理局為別克注冊了兩個新商標:Cascada和Calibra。這預示著別克即將推出兩款新車型。
1900/1/1 0:00:00起步價30元小時,新能源車時租自從同濟大學嘉定校區”起步”后,未來將走出嘉定。
1900/1/1 0:00:00菲亞特在2014年開年第一天拿到了最想要的新年禮物。2014年1月1月,菲亞特集團發布公報,菲亞特集團控股的菲亞特北美公司正式與美國克萊斯勒集團達成協議,100并購克萊斯勒集團。
1900/1/1 0:00:00剛剛跨入2014年,我們不妨來回顧一下過去的2013年中國汽車市場的那些曾經牽動車企、消費者的熱點事件。
1900/1/1 0:00:00當對下一步的新能源客車發展規劃的討論之音暫時告一段落之時,一則喜訊打破了這種平靜。
1900/1/1 0:00:00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給出了其對未來車市走勢的預測。在董揚看來,今后510年內,中國車市將繼續平穩增長,增幅在810,甚至更高一點都是在預期之內。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