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標題不要感到驚訝。我認為,對于像三星這樣財力雄厚的韓國公司來說,這是非常有可能的。只是關于參與汽車制造的科技公司,我們聽到的更多的是蘋果和谷歌。一個是針對車內互聯,另一個則沉迷于自動駕駛。眾所周知,在我們談論的這些科技巨頭中,三星是最“有資格”造車的。
日前,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三星已分別向美國專利商標局和韓國知識產權局提交了一系列與電動汽車相關的專利申請。在電動汽車成為行業熱點之際,三星的舉動不禁讓人猜測:這家韓國消費電子公司會開始生產電動汽車嗎?但三星很快否認了這一說法,他們明確表示不會進入電動汽車行業。
如果你認為三星在玩跨界游戲,那就大錯特錯了。汽車長期以來一直是三星財團旗下的一個行業,但其份額很小,主要供應給韓國當地市場。這個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的關注度很低。這就是三星汽車(SMI),該公司由時任董事長李健熙于1994年創立。它始于日產和雷諾,主要銷售品牌汽車。
不幸的是,中芯國際在1998年剛剛開始銷售該品牌的汽車,當時它遇到了亞洲金融危機。之后,三星試圖將這家汽車公司出售給外界。當時,大宇和現代等韓國汽車制造商對此感興趣,但由于具體原因,法國雷諾最終完成了收購。現在,這家公司已經更名為雷諾三星汽車公司,簡稱RSM。該公司生產的車型主要依賴日產和雷諾的一些車型平臺,并在歐洲、中國、俄羅斯、墨西哥和南美銷售。
因此,三星在汽車行業擁有20年的“工作經驗”。在汽車制造方面,三星絕對是世界上經驗最豐富的科技公司之一。參考其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戰略,我們不排除它可能會突然出現在電動汽車領域。我們不妨盤點一下三星作為一款電動汽車的優勢和劣勢。
首先,談談優勢,只談以下幾點:
1) 最大的優勢是三星是一家電池供應商。作為寶馬i系列的首款車型下線,今年8月剛剛上市的i3搭載了三星的動力鋰電池。目前,在三星智能手機業務的推動下,三星電池的國內需求極為強勁,一度使其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供應商。
我想起了比亞迪,它從電池開始,后來收購了車企,現在專注于新能源市場。擁有三星電子、三星SDI(生產電池和顯示器)和雷諾三星(RSM)三個子公司的三星品牌電動汽車仍然值得期待。
2) 獲得日產和雷諾的技術支持。在三星成立之初,其所依賴的平臺資源就來自日產。當時正處于金融危機中的日產不得不向三星開放其技術。因此,在那之后,三星汽車制造的許多車型都是基于日產的平臺,甚至外觀都完全相同,只是有一個標志。
因為雷諾已經與日產建立了聯盟,雷諾的技術資源也可以借助日產平臺來使用。目前,RSM品牌旗下的車型正逐漸從日產平臺轉向雷諾平臺,但汽油發動機仍使用日產制造的車型。目前,雷諾和日產分別擁有Zoe和Leaf兩款兩廂電動汽車,尤其是后者已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純電動汽車。因此,憑借雷諾和日產在電動汽車領域積累的平臺資源,三星進入電動汽車行業的門檻降低了。事實上,2011年,RSM在雷諾Fluence Z.E電動汽車的基礎上制造了三星SM3 Z.E,并于2013年10月開始批量生產。該車的研發由韓國政府資助。
3) 三星已經成為一個國際品牌。對于韓國人來說,三星是他們最自豪的品牌。與現代汽車行業相比,三星的受歡迎程度和認可度更廣。因此,與特斯拉這個從無到有的品牌相比……
msung擁有相對強大的品牌力。在移動設備、電視、相機等方面,三星擁有強大的陣容,因此電動汽車作為一種越來越“電子消費”的產品,很容易得到三星的推廣。
此次提交的一系列專利,涉及輪胎、電機、汽車電子等諸多方面。以車載電子為例,三星在這方面擁有絕對的研發實力。如果三星的電動汽車未來配備三星電子生產的設備,我相信市場知名度會更高,因為三星已經在智能手機領域建立了權威品牌。此外,三星高管表示,該公司與英特爾聯合開發的Tizen未來將應用于汽車平臺,因此在車載系統領域,三星也做好了準備。
接下來,主要從三點來討論缺點:
1) 面對來自韓國汽車制造商的競爭。現在,現代是韓國最大的汽車制造商,甚至起亞也是其子公司。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三星很難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搶占一定份額。至少在海外市場的擴張中,提到韓國汽車,每個人都會想到現代,而不是三星。順便說一句,三星和現代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很融洽,競爭也很激烈。
2) 三星在汽車領域沒有核心技術。如上所述,三星和雷諾的合資公司RSM生產的車型都是在雷諾或日產的平臺上打造的,而三星本身并沒有自己的車型平臺。即使生產動力電池,三星在如何將其組裝成電動汽車所需的電池組方面也沒有太多經驗。因此,在技術層面對其他制造商的依賴是三星進入電動汽車領域的一個缺點。
3) 在電動汽車領域,三星將建立更多的“敵人”。目前,三星SDI是許多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如果三星開始自己開發電動汽車,它與這些傳統汽車制造商的關系將變得與它與蘋果的關系一樣尷尬:它既是零部件供應商,也是競爭對手。
三星集團涵蓋了廣泛的領域。也許我們通常知道的是三星,它生產手機或銷售電視。但事實上,三星在造船、防御工事、保險、醫療、化學和證券等領域擁有龐大的工業規模。順應電動化、模塊化、智能化的趨勢,三星推出自己品牌的電動汽車并非不可能。
事實上,除了《華爾街日報》披露的專利申請外,我發現三星早在2012年甚至更早就申請或獲得了與電動汽車相關的專利。因此,此次提交的一系列專利申請對三星來說并不罕見。值得思考的是,三星通過“模仿”捆綁了蘋果,那么它會用同樣的策略挑戰汽車行業嗎?
第一電氣網(www.d1ev.com)聲明:以上消息轉載自合作媒體,轉載此消息是為了傳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著此消息代表第一電氣網的立場或同意其觀點、立場或描述。看到這個標題不要感到驚訝。我認為,對于像三星這樣財力雄厚的韓國公司來說,這是非常有可能的。只是關于參與汽車制造的科技公司,我們聽到的更多的是蘋果和谷歌。一個是針對車內互聯,另一個則沉迷于自動駕駛。眾所周知,在我們談論的這些科技巨頭中,三星是最“有資格”造車的。
日前,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三星已分別向美國專利商標局和韓國知識產權局提交了一系列與電動汽車相關的專利申請。在電動汽車成為行業熱點之際,三星的舉動不禁讓人猜測:這家韓國消費電子公司會開始生產電動汽車嗎?但三星很快否認了這一說法,他們明確表示不會進入電動汽車行業。
如果你認為三星在玩跨界游戲,那就大錯特錯了。汽車長期以來一直是三星財團旗下的一個行業,但其份額很小,主要供應給韓國當地市場。這個品牌有一個l……
國際市場的關注程度。這就是三星汽車(SMI),該公司由時任董事長李健熙于1994年創立。它始于日產和雷諾,主要銷售品牌汽車。
不幸的是,中芯國際在1998年剛剛開始銷售該品牌的汽車,當時它遇到了亞洲金融危機。之后,三星試圖將這家汽車公司出售給外界。當時,大宇和現代等韓國汽車制造商對此感興趣,但由于具體原因,法國雷諾最終完成了收購。現在,這家公司已經更名為雷諾三星汽車公司,簡稱RSM。該公司生產的車型主要依賴日產和雷諾的一些車型平臺,并在歐洲、中國、俄羅斯、墨西哥和南美銷售。
因此,三星在汽車行業擁有20年的“工作經驗”。在汽車制造方面,三星絕對是世界上經驗最豐富的科技公司之一。參考其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戰略,我們不排除它可能會突然出現在電動汽車領域。我們不妨盤點一下三星作為一款電動汽車的優勢和劣勢。
首先,談談優勢,只談以下幾點:
1) 最大的優勢是三星是一家電池供應商。作為寶馬i系列的首款車型下線,今年8月剛剛上市的i3搭載了三星的動力鋰電池。目前,在三星智能手機業務的推動下,三星電池的國內需求極為強勁,一度使其成為全球最大的鋰電池供應商。
我想起了比亞迪,它從電池開始,后來收購了車企,現在專注于新能源市場。擁有三星電子、三星SDI(生產電池和顯示器)和雷諾三星(RSM)三個子公司的三星品牌電動汽車仍然值得期待。
2) 獲得日產和雷諾的技術支持。在三星成立之初,其所依賴的平臺資源就來自日產。當時正處于金融危機中的日產不得不向三星開放其技術。因此,在那之后,三星汽車制造的許多車型都是基于日產的平臺,甚至外觀都完全相同,只是有一個標志。
因為雷諾已經與日產建立了聯盟,雷諾的技術資源也可以借助日產平臺來使用。目前,RSM品牌旗下的車型正逐漸從日產平臺轉向雷諾平臺,但汽油發動機仍使用日產制造的車型。目前,雷諾和日產分別擁有Zoe和Leaf兩款兩廂電動汽車,尤其是后者已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純電動汽車。因此,憑借雷諾和日產在電動汽車領域積累的平臺資源,三星進入電動汽車行業的門檻降低了。事實上,2011年,RSM在雷諾Fluence Z.E電動汽車的基礎上制造了三星SM3 Z.E,并于2013年10月開始批量生產。該車的研發由韓國政府資助。
3) 三星已經成為一個國際品牌。對于韓國人來說,三星是他們最自豪的品牌。與現代汽車行業相比,三星的受歡迎程度和認可度更廣。因此,與特斯拉這個白手起家的品牌相比,三星擁有相對強大的品牌力。在移動設備、電視、相機等方面,三星擁有強大的陣容,因此電動汽車作為一種越來越“電子消費”的產品,很容易得到三星的推廣。
此次提交的一系列專利,涉及輪胎、電機、汽車電子等諸多方面。以車載電子為例,三星在這方面擁有絕對的研發實力。如果三星的電動汽車未來配備三星電子生產的設備,我相信市場知名度會更高,因為三星已經在智能手機領域建立了權威品牌。此外,三星高管表示,該公司與英特爾聯合開發的Tizen未來將應用于汽車平臺,因此在車載系統領域,三星也做好了準備。
接下來,主要從三點來討論缺點:
1) 面對來自韓國汽車制造商的競爭。現在,現代是韓國最大的汽車制造商,甚至起亞也是其子公司。面對如此強大的對手,三星很難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搶占一定份額。至少在……
隨著海外市場的擴張,提到韓國汽車,每個人都會想到現代,而不是三星。順便說一句,三星和現代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很融洽,競爭也很激烈。
2) 三星在汽車領域沒有核心技術。如上所述,三星和雷諾的合資公司RSM生產的車型都是在雷諾或日產的平臺上打造的,而三星本身并沒有自己的車型平臺。即使生產動力電池,三星在如何將其組裝成電動汽車所需的電池組方面也沒有太多經驗。因此,在技術層面對其他制造商的依賴是三星進入電動汽車領域的一個缺點。
3) 在電動汽車領域,三星將建立更多的“敵人”。目前,三星SDI是許多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如果三星開始自己開發電動汽車,它與這些傳統汽車制造商的關系將變得與它與蘋果的關系一樣尷尬:它既是零部件供應商,也是競爭對手。
三星集團涵蓋了廣泛的領域。也許我們通常知道的是三星,它生產手機或銷售電視。但事實上,三星在造船、防御工事、保險、醫療、化學和證券等領域擁有龐大的工業規模。順應電動化、模塊化、智能化的趨勢,三星推出自己品牌的電動汽車并非不可能。
事實上,除了《華爾街日報》披露的專利申請外,我發現三星早在2012年甚至更早就申請或獲得了與電動汽車相關的專利。因此,此次提交的一系列專利申請對三星來說并不罕見。值得思考的是,三星通過“模仿”捆綁了蘋果,那么它會用同樣的策略挑戰汽車行業嗎?
第一電氣網(www.d1ev.com)聲明:以上消息轉載自合作媒體,轉載此消息是為了傳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著此消息代表第一電氣網的立場或同意其觀點、立場或描述。
2013年可以說是電動車之年。這個夏天關于電動汽車的話題像天氣一樣火熱,上半年的明星是特斯拉,現在,輪到寶馬了。
1900/1/1 0:00:00”上海”牌汽車或將復活,擔當起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等前瞻技術的推廣品牌角色。但車型與榮威的重疊,反映出上汽集團對其品牌定位的猶豫。誕生于1958年的上海牌轎車,是一個里程碑式產品。
1900/1/1 0:00:00對于中國汽車市場來說,多年來的發展與積淀讓消費者在購車時變得日趨理性和成熟。如何在新車頻出、競爭激烈的終端市場博得消費者的”青睞”成為了擺在國內車企面前的一個必須攻克的難題。
1900/1/1 0:00:0011月底,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等四部委公布了各地申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方案的審核評估名單,確定全國28個城市、區域為首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
1900/1/1 0:00:00以持續熱銷的凌派作為新起點,廣本告別了過往幾年的過度保守,回到了正確的路上。凌派甫一上市,便輕松過萬;緊跟著新雅閣也開了個好局。
1900/1/1 0:00:0012月25日,江蘇宗申摩托三輪有限公司成立10周年。這一天,江蘇宗申電動車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