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牌汽車將復活,并在上汽新能源汽車等前瞻性技術的品牌推廣中發揮作用。然而,車型與榮威的重疊反映了上汽在品牌定位上的猶豫。
上海牌汽車誕生于1958年,是一個標志性的產品。上世紀70年代,有“北有紅旗,南有上海”的說法,一汽集團的紅旗轎車和上汽集團的上海轎車并駕齊驅。相比紅旗汽車作為“公務用車”的地位,上海品牌汽車更適合普通人的家。
日前,在工信部發布的第255批生產企業和產品新車目錄公告中,最大的亮點是“上海”牌汽車再次出現在目錄中。根據工信部發布的申報信息,榮威品牌和“上海”品牌代號為CSA7241、CSA7301和CSA7201的產品已出現在產品目錄中,這也意味著這兩個品牌的三款車型是相同的。
全國乘用車協會秘書長饒達表示,上汽集團分別申請了榮威品牌和上海品牌的三款相同車型。根據汽車行業的一般規律,不同品牌不會推出相同的車型。
不同品牌推出同一款車型是有原因的。“上海”品牌的推出是為了滿足上海公共商業消費者的上海情結。”上汽集團高管告訴筆者。
上述高級別的例子,如上汽集團推出的燃料電池汽車榮威750,在尾部仍被標記為榮威品牌。如果該車在上海銷售給消費者,上汽集團將在車門口標記“上海”,以迎合當地消費者的上海汽車情結。如果燃料電池汽車榮威750銷往江蘇、浙江等地區,則不會在車門上標注“上海”。
到目前為止,上汽集團旗下有兩個獨立的子品牌:榮威和名爵。在榮威品牌和名爵品牌的定位相對清晰并贏得市場認可的同時,“上海”品牌的聲音越來越高。
此前,上汽與大眾合資后,上海品牌汽車的關注度逐漸下降。1985年,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共同成立了上海大眾汽車公司。當時,上海大眾生產線和上海品牌汽車生產線在同一家工廠。考慮到兩款產品的定位不同,上汽集團將上海品牌汽車的生產線進行了搬遷。由于缺乏資金和技術支持,上海品牌汽車最終于1991年11月正式停產。從誕生到停產,上海品牌汽車已經生產了7萬多輛汽車。
經過20多年的合資和結婚,上汽集團認識到發展自己品牌的必要性,收購了英國羅孚。2006年10月12日,上汽自主品牌正式命名為“榮威”。榮威品牌的產品定位從一開始就定位在中高端。這一定位尚未使榮威品牌能夠與國外品牌競爭,但在市場形象和銷量上取得了突破。在四大汽車集團推出的自主品牌中,上汽榮威品牌較為成功。
在推出榮威品牌之前,上汽曾考慮并評估過上海品牌的推出,但由于擔心上海品牌的地域背景會影響汽車銷量,因此放棄了。然而,從2007年上海品牌首次亮相,到2012年工信部首批新車目錄,再到最近的第255批新車目錄,可以看出上汽一直在計劃回歸上海品牌。
“從目前來看,‘上海’品牌定位于新能源技術和產品等前瞻性技術的品牌推廣。例如,代表新能源汽車方向的燃料電池汽車將懸掛上海品牌,這有利于塑造上汽的品牌形象。上汽內部人士告訴筆者。
上汽集團對燃料電池汽車的市場前景持樂觀態度。今年5月,它正式發布了新能源發展的技術路線,即瞄準汽車驅動電動化趨勢,重點加快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的產業化,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升級和示范運營。“在……
短期內,我們將重點推廣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但中長期的重點是燃料電池汽車。到2015年,將燃料電池汽車引入汽車市場,到2020年,燃料電池汽車將形成一定的市場銷量。”上汽集團內部人士表示。
“上海”牌燃料電池汽車以榮威750為基礎,融合了插電技術和燃料電池技術,是“混合動力”的新技術。從2014年開始,上汽集團計劃在有新能源汽車支持政策的城市開展上海品牌燃料電池汽車的巡游和推廣。
然而,“上海”品牌要想重新站穩腳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市場的角度來看,“上海”品牌不會成為上汽集團的獨立主品牌。一方面,太多的子品牌不利于集團進行資源整合,打造強大的自主品牌。另一方面,“上海”品牌的地域特征明顯,這可能會影響其在上海以外的銷售。”上述上汽集團高管表示
“上海”牌汽車將復活,并在上汽新能源汽車等前瞻性技術的品牌推廣中發揮作用。然而,車型與榮威的重疊反映了上汽在品牌定位上的猶豫。
上海牌汽車誕生于1958年,是一個標志性的產品。上世紀70年代,有“北有紅旗,南有上海”的說法,一汽集團的紅旗轎車和上汽集團的上海轎車并駕齊驅。相比紅旗汽車作為“公務用車”的地位,上海品牌汽車更適合普通人的家。
日前,在工信部發布的第255批生產企業和產品新車目錄公告中,最大的亮點是“上海”牌汽車再次出現在目錄中。根據工信部發布的申報信息,榮威品牌和“上海”品牌代號為CSA7241、CSA7301和CSA7201的產品已出現在產品目錄中,這也意味著這兩個品牌的三款車型是相同的。
全國乘用車協會秘書長饒達表示,上汽集團分別申請了榮威品牌和上海品牌的三款相同車型。根據汽車行業的一般規律,不同品牌不會推出相同的車型。
不同品牌推出同一款車型是有原因的。“上海”品牌的推出是為了滿足上海公共商業消費者的上海情結。”上汽集團高管告訴筆者。
上述高級別的例子,如上汽集團推出的燃料電池汽車榮威750,在尾部仍被標記為榮威品牌。如果該車在上海銷售給消費者,上汽集團將在車門口標記“上海”,以迎合當地消費者的上海汽車情結。如果燃料電池汽車榮威750銷往江蘇、浙江等地區,則不會在車門上標注“上海”。
到目前為止,上汽集團旗下有兩個獨立的子品牌:榮威和名爵。在榮威品牌和名爵品牌的定位相對清晰并贏得市場認可的同時,“上海”品牌的聲音越來越高。
此前,上汽與大眾合資后,上海品牌汽車的關注度逐漸下降。1985年,上汽集團與大眾汽車共同成立了上海大眾汽車公司。當時,上海大眾生產線和上海品牌汽車生產線在同一家工廠。考慮到兩款產品的定位不同,上汽集團將上海品牌汽車的生產線進行了搬遷。由于缺乏資金和技術支持,上海品牌汽車最終于1991年11月正式停產。從誕生到停產,上海品牌汽車已經生產了7萬多輛汽車。
經過20多年的合資和結婚,上汽集團認識到發展自己品牌的必要性,收購了英國羅孚。2006年10月12日,上汽自主品牌正式命名為“榮威”。榮威品牌的產品定位從一開始就定位在中高端。這一定位尚未使榮威品牌能夠與國外品牌競爭,但在市場形象和銷量上取得了突破。在四大汽車集團推出的自主品牌中,上汽榮威品牌較為成功。
在推出榮威品牌之前,上汽曾考慮并評估過上海品牌的推出,但由于擔心地區背景……放棄了……
上海品牌將影響汽車銷售。然而,從2007年上海品牌首次亮相,到2012年工信部首批新車目錄,再到最近的第255批新車目錄,可以看出上汽一直在計劃回歸上海品牌。
“從目前來看,‘上海’品牌定位于新能源技術和產品等前瞻性技術的品牌推廣。例如,代表新能源汽車方向的燃料電池汽車將懸掛上海品牌,這有利于塑造上汽的品牌形象。上汽內部人士告訴筆者。
上汽集團對燃料電池汽車的市場前景持樂觀態度。今年5月,它正式發布了新能源發展的技術路線,即瞄準汽車驅動電動化趨勢,重點加快混合動力和電動汽車的產業化,推動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發、升級和示范運營。“短期內,我們將重點推廣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但中長期的重點是燃料電池汽車。到2015年,燃料電池汽車將被引入汽車市場,到2020年,燃料細胞汽車將形成一定的市場銷量。”上汽內部人士表示。
“上海”牌燃料電池汽車以榮威750為基礎,融合了插電技術和燃料電池技術,是“混合動力”的新技術。從2014年開始,上汽集團計劃在有新能源汽車支持政策的城市開展上海品牌燃料電池汽車的巡游和推廣。
然而,“上海”品牌要想重新站穩腳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市場的角度來看,“上海”品牌不會成為上汽集團的獨立主品牌。一方面,太多的子品牌不利于集團進行資源整合,打造強大的自主品牌。另一方面,“上海”品牌的地域特征明顯,這可能會影響其在上海以外的銷售。”上述上汽集團高管表示。
明天是2013年的最后一天,經過一年的緊張忙碌,2013年國內車市大局已然確定。
1900/1/1 0:00:00現在,特斯拉汽車的鋰離子電池組已經不再只是為其豪華電動車供電的能源設備。
1900/1/1 0:00:002013年可以說是電動車之年。這個夏天關于電動汽車的話題像天氣一樣火熱,上半年的明星是特斯拉,現在,輪到寶馬了。
1900/1/1 0:00:00對于中國汽車市場來說,多年來的發展與積淀讓消費者在購車時變得日趨理性和成熟。如何在新車頻出、競爭激烈的終端市場博得消費者的”青睞”成為了擺在國內車企面前的一個必須攻克的難題。
1900/1/1 0:00:00看到這個標題不必驚訝,我認為對于三星這樣一家”財大氣粗”的韓國公司來說,這是極有可能的事。
1900/1/1 0:00:0011月底,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等四部委公布了各地申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方案的審核評估名單,確定全國28個城市、區域為首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