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2013年的最后一天。經過一年的緊張忙碌,2013年國內汽車市場的整體形勢已經確定。今年前11個月,中國汽車銷量達到1986萬輛,增長13.53%。考慮到12月是傳統汽車銷售旺季,預計汽車市場最終將同比增長15%,銷量達到2200萬輛。
經過連續兩年的“微增長”,2013年國內汽車市場表現如虹,超出了大多數人的預期。由此可見,國內汽車市場終于擺脫了上一輪刺激消費政策的影響。
盡管如此,業內對2014年國內汽車市場的走勢并不樂觀。
明年汽車市場的增長率將在5%到15%之間。
2013年汽車市場的總體形勢已經確定。2014年汽車市場將走向何方?圍繞這一話題,南都汽車和格仕汽車網展開了為期一周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0%的業內人士相信明年汽車市場的增長速度。
在5%-15%之間,其中5%-10%被認為是主流(占57%);然而,很少有選民認為這一比例低于5%,超過15%。這表明行業對明年汽車市場的增長有很強的信心,但預計與今年相比,增長速度會有所回落。
從宏觀角度來看,行業普遍樂觀主要基于兩點:一是國內經濟穩增長預期帶來的消費者信心;
第二,國內汽車消費剛性需求依然強勁,許多人仍然渴望擁有自己的第一輛車。
競爭帶來的新車選擇的增加和汽車價格的下降將進一步刺激消費者需求的釋放。
然而,更多的城市將采取限購、交通擁堵和停車位短缺的措施,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汽車市場的增長。值得一提的是,城市限購預期的提高,可能會導致更多消費者提前購車,這也是促成今年汽車市場大幅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該市的限購措施出臺緩慢,許多消費者需求仍將在明年初得到釋放。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近日表示,未來5-10年,中國汽車市場將繼續穩步增長,增長8%-10%甚至更高,這是意料之中的事。由此可見,董揚的觀點基本上可以代表整個行業的觀點。
自主品牌限購影響較大
自主品牌的發展一直備受關注。盡管業界對明年汽車市場的增長充滿信心,但自主品牌的前景仍然不容樂觀。調查顯示,61%的參與者認為本地車企將繼續失去市場份額。隨著合資車企對產品和渠道的探索,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壓縮。
數據顯示,在國內乘用車市場,繼9月和10月之后,自主品牌11月的銷量增速再次低于乘用車市場的整體水平。今年11月,包括合資自主品牌在內,自主品牌銷量達到56.44萬輛,同比增長18.7%,但增速不及整體市場的21.3%。
此外,通過對北上廣實施機動車限購政策以來的汽車銷售數據分析發現,自主品牌的限購影響很大。最近,天津、大連等地都傳出汽車限購政策即將實施的消息,這些城市的自主品牌前景更加黯淡。通常情況下,限購后,一些自主品牌的潛在客戶在艱難上號后,會選擇一步購買合資中高端汽車,這將加劇本土車企的份額損失。
然而,一些參與者(19%)不同意上述結論。在他們看來,經過多年的發展,本土車企在產品質量和品牌培育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自主品牌在合資品牌下開拓市場的同時,也在積極尋求中高端市場的突破。長城、上汽、比亞迪等車企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已經具備趕超合資品牌的實力,未來并非完全沒有機會。
小型汽車和環保汽車有很好的前景。
在中國汽車市場不斷增長的同時,國內消費結構也在不斷變化。2014年,業內人士更看好哪些細分市場?調查顯示,小型車、節能環保車型和SUV更為樂觀。
根據政府計劃,2015年和2020年,中國乘用車產品的平均油耗需要分別降至6.9升/100公里和5.0升/100公里。對于實現2015年的目標而言,明年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一年。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數據,去年的平均水平為7.38升/100公里。
目前看來,汽車企業要達到法律法規的要求似乎并不容易。目前,似乎有兩條最適合的道路:一條是大力發展混合動力汽車,另一條是發展小型汽車和升級發動機技術。基于此,預計明年混合動力汽車和小型汽車都將受到汽車公司的更多關注。
目前,豐田汽車和本田汽車正在大力推進混合動力系統的國產化。像本田、大眾這樣的外國車企,甚至比亞迪、上汽這樣的獨立車企都是ac……
積極布局自己的混合產業鏈。在接下來的兩三年里,這些混合動力產品有望加速發展。
此外,SUV的前景仍然普遍樂觀。今年SUV市場的增長率接近50%,遠高于汽車市場的整體水平。調查顯示,明年SUV可能會繼續大賣,42%的業內人士對SUV明年的表現持樂觀態度。明天是2013年的最后一天。經過一年的緊張忙碌,2013年國內汽車市場的整體形勢已經確定。今年前11個月,中國汽車銷量達到1986萬輛,增長13.53%。考慮到12月是傳統汽車銷售旺季,預計汽車市場最終將同比增長15%,銷量達到2200萬輛。
經過連續兩年的“微增長”,2013年國內汽車市場表現如虹,超出了大多數人的預期。由此可見,國內汽車市場終于擺脫了上一輪刺激消費政策的影響。
盡管如此,業內對2014年國內汽車市場的走勢并不樂觀。
明年汽車市場的增長率將在5%到15%之間。
2013年汽車市場的總體形勢已經確定。2014年汽車市場將走向何方?圍繞這一話題,南都汽車和格仕汽車網展開了為期一周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80%的業內人士相信明年汽車市場的增長速度。
在5%-15%之間,其中5%-10%被認為是主流(占57%);然而,很少有選民認為這一比例低于5%,超過15%。這表明行業對明年汽車市場的增長有很強的信心,但預計與今年相比,增長速度會有所回落。
從宏觀角度來看,行業普遍樂觀主要基于兩點:一是國內經濟穩增長預期帶來的消費者信心;
第二,國內汽車消費剛性需求依然強勁,許多人仍然渴望擁有自己的第一輛車。
競爭帶來的新車選擇的增加和汽車價格的下降將進一步刺激消費者需求的釋放。
然而,更多的城市將采取限購、交通擁堵和停車位短缺的措施,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汽車市場的增長。值得一提的是,城市限購預期的提高,可能會導致更多消費者提前購車,這也是促成今年汽車市場大幅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該市的限購措施出臺緩慢,許多消費者需求仍將在明年初得到釋放。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近日表示,未來5-10年,中國汽車市場將繼續穩步增長,增長8%-10%甚至更高,這是意料之中的事。由此可見,董揚的觀點基本上可以代表整個行業的觀點。
自主品牌限購影響較大
自主品牌的發展一直備受關注。盡管業界對明年汽車市場的增長充滿信心,但自主品牌的前景仍然不容樂觀。調查顯示,61%的參與者認為本地車企將繼續失去市場份額。隨著合資車企對產品和渠道的探索,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將進一步壓縮。
數據顯示,在國內乘用車市場,繼9月和10月之后,自主品牌11月的銷量增速再次低于乘用車市場的整體水平。今年11月,包括合資自主品牌在內,自主品牌銷量達到56.44萬輛,同比增長18.7%,但增速不及整體市場的21.3%。
此外,通過對北上廣實施機動車限購政策以來的汽車銷售數據分析發現,自主品牌的限購影響很大。最近,天津、大連等地都傳出汽車限購政策即將實施的消息,這些城市的自主品牌前景更加黯淡。通常情況下,限購后,一些自主品牌的潛在客戶在艱難上號后,會選擇一步購買合資中高端汽車,這將加劇本土車企的份額損失。
然而,一些參與者(19%)不同意上述結論。在他們看來,經過多年的發展,本土車企在產品質量和品牌培育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自主品牌在合資品牌下開拓市場的同時,也在積極尋求中高端市場的突破。長城、上汽、比亞迪等車企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已經具備趕超合資品牌的實力,未來并非完全沒有機會。
小型汽車和環保汽車有很好的前景。
在中國汽車市場不斷增長的同時,國內消費結構也在不斷變化。2014年,業內人士更看好哪些細分市場?調查顯示,小型車、節能環保車型和SUV更為樂觀。
根據政府計劃,2015年和2020年,中國乘用車產品的平均油耗需要分別降至6.9升/100公里和5.0升/100公里。對于實現2015年的目標而言,明年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一年。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數據,去年的平均水平為7.38升/100公里。
目前看來,汽車企業要達到法律法規的要求似乎并不容易。目前,似乎有兩條最適合的道路:一條是大力發展混合動力汽車,另一條是發展小型汽車和升級發動機技術。基于此,預計明年混合動力汽車和小型汽車都將受到汽車公司的更多關注。
目前,豐田汽車和本田汽車正在大力推進混合動力系統的國產化。像本田、大眾這樣的外國車企,甚至比亞迪、上汽這樣的獨立車企都是ac……
積極布局自己的混合產業鏈。在接下來的兩三年里,這些混合動力產品有望加速發展。
此外,SUV的前景仍然普遍樂觀。今年SUV市場的增長率接近50%,遠高于汽車市場的整體水平。調查顯示,明年SUV可能會繼續大賣,42%的業內人士對SUV明年的表現持樂觀態度。
作者近日從鄭州公交公司獲悉,2013年全年鄭州公交乘坐人數達1009億人次,首次突破十億,2014年將新增1100臺新型公交車。
1900/1/1 0:00:00低速電動汽車以其適合人群廣泛、性價比高等特性,迅速打入到二三線城市及鄉鎮各大小型市場。但是低速電動汽車一直受制于”身份”問題,未能在全國得以大面積普及。
1900/1/1 0:00:00明天是2013年的最后一天,經過一年的緊張忙碌,2013年國內車市大局已然確定。
1900/1/1 0:00:002013年可以說是電動車之年。這個夏天關于電動汽車的話題像天氣一樣火熱,上半年的明星是特斯拉,現在,輪到寶馬了。
1900/1/1 0:00:00”上海”牌汽車或將復活,擔當起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等前瞻技術的推廣品牌角色。但車型與榮威的重疊,反映出上汽集團對其品牌定位的猶豫。誕生于1958年的上海牌轎車,是一個里程碑式產品。
1900/1/1 0:00:00對于中國汽車市場來說,多年來的發展與積淀讓消費者在購車時變得日趨理性和成熟。如何在新車頻出、競爭激烈的終端市場博得消費者的”青睞”成為了擺在國內車企面前的一個必須攻克的難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