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娛樂到安全,從中控臺的觸摸面板到可定制的儀表板,從遙控到車聯網,從智能導航到無人駕駛。。。不知不覺中,一場IT革命在汽車行業悄然發生。“智能化”,幾年前還是一個遙遠的話題,現在已經成為汽車行業的熱門話題。甚至有人認為,汽車企業將迎接IT企業的挑戰,經歷100多年來汽車發展中最大、最具破壞性的變化。
如果是這樣的話,這一變化將給消費者和汽車制造商帶來什么?
汽車智能技術的“進化論”
就在一個月前,兩名黑客發布了入侵福特小牛和豐田普銳斯的詳細說明手冊。盡管他們的方法還不夠完善,但在汽車與網絡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的今天,利用網絡遠程攻擊汽車核心系統絕非“不可能”。黑客入侵汽車的事件有些可怕,但另一方面,IT恰恰表明了IT和網絡技術在汽車中的重要性。當然,汽車智能化的步伐已經遠遠超過了這一點。許多汽車公司為其車型配備了車載智能系統,這些系統已經掌握了包括救援、定位、導航、語音控制、音頻和視頻、汽車電話等在內的許多功能。當然,還有一輛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在加州開始試運行。從某種意義上說,將汽車比作“四輪電腦”并不夸張。
五年前,人們可能很難想象汽車和IT的結合會如此緊密。同樣,我們很難想象五年后這款車會有多智能。然而,專家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汽車智能化的畫面。在專家看來,汽車智能化的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的核心是信息、娛樂和安全,即通過車載智能系統實現打電話、發短信、聽音樂和安全救援等功能。
第二階段的核心是出行、互聯駕駛和個人云中心。這一階段不僅包括根據路況提供最佳駕駛路線的導航系統,還包括通過遠程控制的遠程駕駛技術,以及可以實現手機和車載電腦信息聯動的“云”服務。例如,如果有一天道路非常擁堵,車主計劃晚上乘飛機出差。下午,手機會推送一條信息,說“你得走了,因為現在路很堵。”上車后,導航會自動設置路線。當車輛到達停車場時,可以通過車載系統與停車場之間的網絡連接,自動將車輛停放在停車場。
第三階段的核心是城市個人交通。現階段,這個城市不再有紅綠燈和交通堵塞。每輛車都連接到城市的交通網絡,可以實現無人駕駛。人們通過城市的云服務安排旅行。
誰將主導汽車智能化、IT企業還是汽車企業的未來?
無論IT是“四輪計算機”還是通過城市云服務安排的無人駕駛旅行,未來的汽車智能似乎更多地是IT供應商的舞臺。那么,一個問題隨之而來,誰將主導未來的汽車智能化?谷歌正在制造無人駕駛汽車,蘋果發布了iOS in the car計劃,并與12家汽車制造商達成協議。。。IT似乎將在未來逐漸占據智能車內系統的領先地位,甚至逐漸取代汽車公司成為汽車行業的新主導地位,就像手機和計算機等行業的“革命”一樣。
在IT領域的專家看來,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未來,不同汽車品牌的差異化將消失,汽車將成為一種沒有門檻的交通工具,這非常簡單,而消費者將根據車內系統來選擇汽車。就像蘋果在智能手機行業所做的那樣。在這方面,汽車行業顯然不同意,他們的理由也很充分。首先,無論是從調查數據還是從目前的現實來看,汽車性能、質量和品牌是消費者看重mo的三個因素……
在買車時。也許隨著車載系統的發展,有些人在買車時會考察車載系統的可用性和功能,但真正成為主流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其次,汽車本身的技術發展遠未結束,新技術的應用不斷增強駕駛樂趣,這也是不同汽車制造商產品差異化的重要方面。最后,與手機、電腦等行業不同,汽車公司對產業鏈的上下游有更多的控制權。即使IT公司真的在汽車智能化方面挑戰汽車公司,也不容易奪走汽車制造商牢牢掌握的控制權。
與IT公司和汽車公司的“淘汰”理論相比,更多業內人士的觀點要平和得多。在他們看來,汽車想了解信息技術,信息技術也想了解汽車。只有更好的整合才能相輔相成。未來不在于誰真正買誰,而更在于企業理念的改變。IT企業為汽車企業注入新的思維和靈感,同時在汽車智能化的過程中分一杯羹,這可能是一種更大的可能性。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更重要的是更快、更前瞻地把握智能化趨勢,使汽車產品能夠更好地應用智能技術,從而更積極地參與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
智能化浪潮給自主品牌帶來了“危險”和“機器”
無論這場IT企業與汽車企業之間的“暗戰”是贏是輸,智能化浪潮都來自于汽車企業將智能化作為其未來的戰略重點之一,并推出了車載智能系統。在這一波浪潮中,國內自主品牌車企可謂“危”與“機”并存。
所謂“危”,是指相對較弱的自主品牌企業資源和技術儲備相對較少。如果他們沒有在智能化浪潮中實現技術創新,他們在未來的競爭中可能會更加被動。然而,另一方面,汽車制造商之間在智能化方面的差距實際上并不明顯。如果我們能夠牢牢抓住這一機遇,實現商業模式創新與研發能力的融合,“彎道超車”可能成為可能。
標簽
汽車智能化的快速發展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藍圖,盡管IT公司和汽車公司之間可能存在一些爭奪話語權的斗爭。IT仍然不知道敏捷IT企業會對龐大的車企產生什么影響,但對于消費者來說,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汽車生活將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這可能是汽車智能化浪潮的最大意義。
第一電氣網(www.d1ev.com)聲明:以上消息轉載自合作媒體,轉載此消息是為了傳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著此消息代表第一電氣網的立場或同意其觀點、立場或描述。從娛樂到安全,從中控臺的觸摸面板到可定制的儀表板,從遙控到車聯網,從智能導航到無人駕駛。。。不知不覺中,一場IT革命在汽車行業悄然發生。“智能化”,幾年前還是一個遙遠的話題,現在已經成為汽車行業的熱門話題。甚至有人認為,汽車企業將迎接IT企業的挑戰,經歷100多年來汽車發展中最大、最具破壞性的變化。
如果是這樣的話,這一變化將給消費者和汽車制造商帶來什么?
汽車智能技術的“進化論”
就在一個月前,兩名黑客發布了入侵福特小牛和豐田普銳斯的詳細說明手冊。盡管他們的方法還不夠完善,但在汽車與網絡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的今天,利用網絡遠程攻擊汽車核心系統絕非“不可能”。黑客入侵汽車的事件有些可怕,但另一方面,IT恰恰表明了IT和網絡技術在汽車中的重要性。當然,汽車智能化的步伐已經遠遠超過了這一點。許多車企已經為其車型配備了車載智能系統,這些系統已經成為包括救援、定位、導航在內的許多功能的大師……
n、 語音控制、音頻和視頻、汽車電話等等。當然,有一輛谷歌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在加州開始試運行。從某種意義上說,將汽車比作“四輪電腦”并不夸張。
五年前,人們可能很難想象汽車和IT的結合會如此緊密。同樣,我們很難想象五年后這款車會有多智能。然而,專家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汽車智能化的畫面。在專家看來,汽車智能化的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的核心是信息、娛樂和安全,即通過車載智能系統實現打電話、發短信、聽音樂和安全救援等功能。
第二階段的核心是出行、互聯駕駛和個人云中心。這一階段不僅包括根據路況提供最佳駕駛路線的導航系統,還包括通過遠程控制的遠程駕駛技術,以及可以實現手機和車載電腦信息聯動的“云”服務。例如,如果有一天道路非常擁堵,車主計劃晚上乘飛機出差。下午,手機會推送一條信息,說“你得走了,因為現在路很堵。”上車后,導航會自動設置路線。當車輛到達停車場時,可以通過車載系統與停車場之間的網絡連接,自動將車輛停放在停車場。
第三階段的核心是城市個人交通。現階段,這個城市不再有紅綠燈和交通堵塞。每輛車都連接到城市的交通網絡,可以實現無人駕駛。人們通過城市的云服務安排旅行。
誰將主導汽車智能化、IT企業還是汽車企業的未來?
無論IT是“四輪計算機”還是通過城市云服務安排的無人駕駛旅行,未來的汽車智能似乎更多地是IT供應商的舞臺。那么,一個問題隨之而來,誰將主導未來的汽車智能化?谷歌正在制造無人駕駛汽車,蘋果發布了iOS in the car計劃,并與12家汽車制造商達成協議。。。IT似乎將在未來逐漸占據智能車內系統的領先地位,甚至逐漸取代汽車公司成為汽車行業的新主導地位,就像手機和計算機等行業的“革命”一樣。
在IT領域的專家看來,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未來,不同汽車品牌的差異化將消失,汽車將成為一種沒有門檻的交通工具,這非常簡單,而消費者將根據車內系統來選擇汽車。就像蘋果在智能手機行業所做的那樣。在這方面,汽車行業顯然不同意,他們的理由也很充分。首先,無論是從調查數據還是從目前的現實來看,汽車性能、質量和品牌是消費者購車時最看重的三個因素。也許隨著車載系統的發展,有些人在買車時會考察車載系統的可用性和功能,但真正成為主流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其次,汽車本身的技術發展遠未結束,新技術的應用不斷增強駕駛樂趣,這也是不同汽車制造商產品差異化的重要方面。最后,與手機、電腦等行業不同,汽車公司對產業鏈的上下游有更多的控制權。即使IT公司真的在汽車智能化方面挑戰汽車公司,也不容易奪走汽車制造商牢牢掌握的控制權。
與IT公司和汽車公司的“淘汰”理論相比,更多業內人士的觀點要平和得多。在他們看來,汽車想了解信息技術,信息技術也想了解汽車。只有更好的整合才能相輔相成。未來不在于誰真正買誰,而更在于企業理念的改變。IT企業為汽車企業注入新的思維和靈感,同時在汽車智能化的過程中分一杯羹,這可能是一種更大的可能性。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更重要的是要把握智能化的趨勢……
快速、前瞻地挖掘,讓汽車產品更好地應用智能技術,從而更積極地參與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
智能化浪潮給自主品牌帶來了“危險”和“機器”
無論這場IT企業與汽車企業之間的“暗戰”是贏是輸,智能化浪潮都來自于汽車企業將智能化作為其未來的戰略重點之一,并推出了車載智能系統。在這一波浪潮中,國內自主品牌車企可謂“危”與“機”并存。
所謂“危”,是指相對較弱的自主品牌企業資源和技術儲備相對較少。如果他們沒有在智能化浪潮中實現技術創新,他們在未來的競爭中可能會更加被動。然而,另一方面,汽車制造商之間在智能化方面的差距實際上并不明顯。如果我們能夠牢牢抓住這一機遇,實現商業模式創新與研發能力的融合,“彎道超車”可能成為可能。
標簽
汽車智能化的快速發展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藍圖,盡管IT公司和汽車公司之間可能存在一些爭奪話語權的斗爭。IT仍然不知道敏捷IT企業會對龐大的車企產生什么影響,但對于消費者來說,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汽車生活將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這可能是汽車智能化浪潮的最大意義。
第一電氣網(www.d1ev.com)聲明:以上消息轉載自合作媒體,轉載此消息是為了傳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著此消息代表第一電氣網的立場或同意其觀點、立場或描述。
比亞迪發布公告稱,公司持股超5的股東夏佐全于12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公司600萬股股票。減持緣于其對外投資項目需要資金,而非不看好比亞迪發展,稱未來可能重新增持公司股份。
1900/1/1 0:00:00三名知情人士透露,寶馬公司已聘用奧迪高管塞巴斯蒂安馬肯森SebastianMackensen,監管其北美和南美地區銷售工作,鞏固Mini的品牌地位。
1900/1/1 0:00:00新一輪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蓄勢待發,比亞迪01211HK成為反應最快的一個。9月10日,比亞迪召開第二屆技術解析會,并公布了”馭變戰略”。
1900/1/1 0:00:00第一電動網編譯李媛媛鋰離子電池是目前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領域應用最廣泛的產品,但許多高校和科研機構仍在探索更具潛力的電池技術。第一電動網以下為讀者盤點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領域的8項新技術。
1900/1/1 0:00:00第一電動網(作者王新兵)中國的微型電動車產業一直在爭議中前行,日前有媒體報道國家發改委官員”低速電動汽車上路,地方政府要負法律責任”的言論,又一次在微型電動車領域掀起了風波。
1900/1/1 0:00:00特斯拉汽車公司10日在2013法蘭克福車展上宣布了歐洲超級充電站網絡擴張計劃,并將在今年年底前在歐洲設立更多專賣店與服務中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