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新一輪補貼政策將重點進行以下調整。一是進一步擴大補貼范圍,建立試點地區;其次,補貼方式將利用中央政府直接補貼車企,打破地方保護主義;第三,充電站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將獲得中央政府的補貼。
消除當地保護“障礙”
補貼政策的出臺和實施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具有重要意義,過去新能源汽車推廣中存在的取補償、補貼不均、力度不強等問題有望得到解決。中國投資咨詢公司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洪文告訴筆者。
去除地方保護主義后,新能源汽車行業將進入良性發展周期,汽車制造商在制定生產政策和銷售政策方面將有更多的主動權,對市場的敏感性將大大提高。沈洪文說。
制造商既喜歡也討厭地方保護,因為地方政府可以在財政、許可、道路和其他方面給予你照顧;
仇恨,因為脫離了地方保護的勢力范圍,很難移動。
以E6為例。中央政府的補貼是6萬元,深圳地方政府也將補貼消費者6萬元。但是,如果我們的車在北京銷售,第一,它將無法上牌,第二,消費者將無法享受當地政府6萬元的補貼。一位比亞迪內部人士告訴筆者。
消息稱,在原來實施“十城千車”項目的25個城市的基礎上,這項補貼新政將增加一些試點城市,讓更多城市參與進來。此外,汽車公司銷售新能源汽車后,直接向中央政府申請財政補貼,而不是通過地方財政獲得,有望消除地方保護主義。
但在汽車行業知名分析師張志勇看來,補貼只是地方保護的一個方面,上牌、上路等行政手段也導致了新能源汽車銷售的“不正當競爭”。
“消除地方保護主義意味著建立一個統一的全國市場。各地消費者購買的產品來源應該是全國性的,地方政府不能限制購買產品的范圍。張志勇說,”為了消除地方保護,除了完全取消地方政府補貼外,本地企業和外國企業在稅收、資金、許可證和上市等方面應一視同仁。"
同時,張志勇認為,即使取消地方保護,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將由政府公務車主導。“公務用車是開啟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關鍵,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遵循政府優先、集團優先、個人優先的路徑。將新能源汽車直接推廣到私人市場有許多困難,如續航里程,而公務用車對續航里程的要求不高。其使用范圍有限,使得新能源車輛在技術上可行。"
充電站建設預計將獲得補貼。
2012年7月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要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產能將達到200萬輛,累計產銷量將超過500萬輛。
然而,實際情況并不樂觀。根據中國汽車協會發布的數據,2012年,中國生產了12552輛新能源汽車,銷售了12971輛。2013年上半年,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5889輛。按照這樣的速度,要實現2015年累計產銷50萬輛的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
張志勇認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緩慢與產業鏈整體發展有很大關系。他說:“與普通汽車生產不同,電動汽車的大部分零部件都由零部件生產公司控制。因此,政府不僅應該補貼汽車生產企業,還應該補貼基礎設施建設和零部件生產企業。”
產業鏈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零部件、車輛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共同發展有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張志勇強調。
此外,沈洪文指出,如果新能源汽車能夠穩步取代傳統耗能汽車,整個行業的市場規模可能會超過萬億。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高效節能汽車都將有良好的發展空間,在技術研發、制造、營銷和售后服務等方面都將有較好的盈利空間。市場稍微穩定下來后,將給相關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需要平衡各方利益
盡管自十八大以來,政府一直呼吁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然而,新的補貼政策“仍然在吉他后面對我們掩耳盜鈴”,而且已經很久沒有出臺了。政府“糾纏不清”的是什么?
早些時候,在談到新一輪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推遲出臺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告訴記者……
《證券日報》作者:“為了促進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健康發展,政府也在綜合考慮,使各方利益最大化。”
在眾多的利益平衡點中,是否按照節油率進行補貼是爭議之一。
兩會期間,據報道,新的補貼政策將根據燃油節約率分為16個等級。張志勇表示:“如果按照節油率給予補貼,未來新能源汽車的格局將發生巨大變化。”。“混合動力汽車的市場份額將迅速上升,因為與純電動汽車不同,混合動力汽車目前只存在價格高的問題,補貼政策出來后優勢必然擴大。”
但張志勇指出,這對自主品牌來說并不樂觀,因為外國品牌在電動汽車領域沒有絕對優勢,但在混合動力方面,豐田和本田有絕對優勢。
因此,在兩條路線上存在爭議。一方面,根據燃油節約率給予補貼,放開競爭;另一方面,它支持自主品牌,并按照統一標準對其進行補貼。”張志勇說。
據董揚介紹,新一輪補貼政策還將對一些外資和合資品牌給予適當的政策支持。他說:“外資和合資企業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這表明這些品牌重視中國市場,看好中國汽車的一些基礎產能。自主品牌無法阻止他們進入市場,因為他們害怕被這些品牌搶占,這也不利于我們自身的發展。 “據悉,新一輪補貼政策將重點進行以下調整。一是進一步擴大補貼范圍,設立試點地區;二是補貼方式將由中央直接補貼車企,打破地方保護主義;三是充電站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接受中央政府的補貼。
消除當地保護“障礙”
補貼政策的出臺和實施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具有重要意義,過去新能源汽車推廣中存在的取補償、補貼不均、力度不強等問題有望得到解決。中國投資咨詢公司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洪文告訴筆者。
去除地方保護主義后,新能源汽車行業將進入良性發展周期,汽車制造商在制定生產政策和銷售政策方面將有更多的主動權,對市場的敏感性將大大提高。沈洪文說。
制造商既喜歡也討厭地方保護,因為地方政府可以在財政、許可、道路和其他方面給予你照顧;
仇恨,因為脫離了地方保護的勢力范圍,很難移動。
以E6為例。中央政府的補貼是6萬元,深圳地方政府也將補貼消費者6萬元。但是,如果我們的車在北京銷售,第一,它將無法上牌,第二,消費者將無法享受當地政府6萬元的補貼。一位比亞迪內部人士告訴筆者。
消息稱,在原來實施“十城千車”項目的25個城市的基礎上,這項補貼新政將增加一些試點城市,讓更多城市參與進來。此外,汽車公司銷售新能源汽車后,直接向中央政府申請財政補貼,而不是通過地方財政獲得,有望消除地方保護主義。
但在汽車行業知名分析師張志勇看來,補貼只是地方保護的一個方面,上牌、上路等行政手段也導致了新能源汽車銷售的“不正當競爭”。
“消除地方保護主義意味著建立一個統一的全國市場。各地消費者購買的產品來源應該是全國性的,地方政府不能限制購買產品的范圍。張志勇說,”為了消除地方保護,除了完全取消地方政府補貼外,本地企業和外國企業在稅收、資金、許可證和上市等方面應一視同仁。"
同時,張志勇認為,即使取消地方保護,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將由政府公務車主導。“公務用車是開啟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關鍵,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遵循政府優先、集團優先、個人優先的路徑。將新能源汽車直接推廣到私人市場有許多困難,如續航里程,而公務用車對續航里程的要求不高。其使用范圍有限,使得新能源車輛在技術上可行。"
充電站建設預計將獲得補貼。
2012年7月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提出,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要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產能將達到200萬輛,累計產銷量將超過500萬輛。
然而,實際情況并不樂觀。根據中國汽車協會發布的數據,2012年,中國生產了12552輛新能源汽車,銷售了12971輛。2013年上半年,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5889輛。按照這樣的速度,要實現2015年累計產銷50萬輛的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
張志勇認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緩慢與產業鏈整體發展有很大關系。他說:“與普通汽車生產不同,電動汽車的大部分零部件都由零部件生產公司控制。因此,政府不僅應該補貼汽車生產企業,還應該補貼基礎設施建設和零部件生產企業。”
產業鏈中的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零部件、車輛和基礎設施建設的共同發展有利于整個行業的發展。”張志勇強調。
此外,沈洪文指出,如果新能源汽車能夠穩步取代傳統耗能汽車,整個行業的市場規模可能會超過萬億。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高效節能汽車都將有良好的發展空間,在技術研發、制造、營銷和售后服務等方面都將有較好的盈利空間。市場稍微穩定下來后,將給相關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需要平衡各方利益
盡管自十八大以來,政府一直呼吁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然而,新的補貼政策“仍然在吉他后面對我們掩耳盜鈴”,而且已經很久沒有出臺了。政府“糾纏不清”的是什么?
早些時候,在談到新一輪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推遲出臺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告訴記者……
《證券日報》作者:“為了促進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健康發展,政府也在綜合考慮,使各方利益最大化。”
在眾多的利益平衡點中,是否按照節油率進行補貼是爭議之一。
兩會期間,據報道,新的補貼政策將根據燃油節約率分為16個等級。張志勇表示:“如果按照節油率給予補貼,未來新能源汽車的格局將發生巨大變化。”。“混合動力汽車的市場份額將迅速上升,因為與純電動汽車不同,混合動力汽車目前只存在價格高的問題,補貼政策出來后優勢必然擴大。”
但張志勇指出,這對自主品牌來說并不樂觀,因為外國品牌在電動汽車領域沒有絕對優勢,但在混合動力方面,豐田和本田有絕對優勢。
因此,在兩條路線上存在爭議。一方面,根據燃油節約率給予補貼,放開競爭;另一方面,它支持自主品牌,并按照統一標準對其進行補貼。”張志勇說。
據董揚介紹,新一輪補貼政策還將對一些外資和合資品牌給予適當的政策支持。他說:“外資和合資企業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這表明這些品牌重視中國市場,看好中國汽車的一些基礎產能。自主品牌無法阻止他們進入市場,因為他們害怕被這些品牌搶占,這也不利于我們自身的發展。”
最近,關于特斯拉入華引起了不少業內人士的爭議,并且多數都在看悲這家極其擅長炒作的電動車制造商。說起特斯拉,中國業內人士就開始說品牌、商標、渠道這些老話題,甚至搬出比亞迪、上汽與之做比較。
1900/1/1 0:00:00如果問新能源汽車生產廠家最怕的是什么可能很多人會回答”自燃”。確實,電動汽車自燃不僅是企業的噩夢,也是整個行業的噩夢。
1900/1/1 0:00:00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經省政府同意,
1900/1/1 0:00:00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貫徹《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推進節能減排,規范低速電動車生產和使用管理,依據《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山東省實施lt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gt
1900/1/1 0:00:00為了普及作為新一代環保汽車的燃料電池車,日本經濟產業省正在探討重審氫氣儲存罐材質標準等,以便增設可補給燃料的”氫氣站”。
1900/1/1 0:00:00近日,沃爾沃國產項目終獲相關部委審批,按說這是一件好事,但筆者卻認為這是一件”可喜可悲”的事。歷時三年近五個月,沃爾沃國產化歷經無數劫難才修成正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