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2012全球汽車論壇在成都隆重開幕。來自世界各地的80多位政府高級官員、汽車高管、著名經濟學家、行業專家和國內外金融高管共同探討了經濟轉型時代中國汽車行業的未來。
會有一波并購潮嗎?
經過十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汽車行業已進入低增長轉型階段。
中國汽車工程師學會秘書長傅玉武在最近的一次采訪中表示,我們享受了十多年來爆發式高速增長帶來的市場紅利,從這兩年開始,我們不再享受這些紅利。我們已經進入了結構調整的艱難時期。這一時期的結構調整對我們的轉型升級非常重要。然而,請注意,這不是一個華麗的轉折,而是一個非常痛苦和艱巨的轉變過程
也許在這個轉型過程中,一些公司會經歷滅絕的痛苦。
在近年來的汽車產業政策中,鼓勵優勢企業進行資產兼并整合的大方向沒有改變。要求前10名企業產銷規模集中度從2010年的82.2%提高到2015年的90%以上,這表明了國家做大做強汽車產業的決心。
不久前,工信部產業政策司發布《工信部關于建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的通知》,明確提出汽車行業將建立落后企業退出機制。
據統計,目前中國有1300多家各類汽車生產企業,其中汽車制造商171家,摩托車120輛,專業車輛900多輛,三輪車和低速貨車135輛。其中一半以上的企業多年來一直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
工信部認為,由于中國汽車行業退出機制不完善,這些“零生產”企業無法淘汰,也不具備正常生產所需的生產條件,產品質量難以保證,嚴重影響行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因此,建立一個有投入、有產出、優勝劣汰的管理機制已成為汽車行業非常緊迫的任務。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很難說有多少公司會消失,但這是市場的結果。一批企業會滅亡,一批企業也會成長。
但一些專家也認為,與國外不同,中國市場的并購將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無論是地方稅收政策帶來的地方保護,還是不同企業文化融合帶來的管理問題,都將成為中國汽車行業未來并購重組的障礙。
并購浪潮會到來嗎?中國汽車工業的未來格局是什么?在今年的全球汽車論壇上,嘉賓們將深入探討這個話題。
什么技術路線更適合中國?
在全球汽車論壇開幕前的新聞發布會后,一些媒體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出了質疑,比如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工業分會會長王霞。他認為,新能源汽車將是繼傳統發動機之后的發展方向。
近年來,各國汽車公司一直在努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占據領先地位。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基于豐田的混合動力汽車占據了市場主導地位,其工業化和市場化在當前新能源汽車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今年7月初,國家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指出純電動驅動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汽車產業轉型的主要戰略方向。目前,重點是推動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產業化,推動非插電式混動汽車和節能內燃機v的普及……
icles,提高中國汽車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
不久前,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重申了純電動驅動的戰略定位,電動機提供驅動力。純電動驅動的戰略應該是一致的和長期的,”萬鋼說。選擇正確的技術路線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也明確表示,“確定純電動驅動的發展方向與國家的戰略定位密切相關。”他列舉了國際能源署預測的數據:到2030年,全球石油開采將達到峰值;
90年后,包括煤炭和石油在內的化石燃料將只占全球能源結構的3.5%。這意味著電動汽車的發展將是一種國際趨勢,誰掌握主動,誰就將占據未來的制高點
這是繼7月初《規劃》發布后,政府相關部門對新能源汽車發展技術路線的又一明確解釋。
對于汽車制造商來說,根據政策指導開發電動汽車是目前大多數汽車制造商的選擇。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一家公司告訴騰訊汽車,雖然現在有產品在上市,但在可靠性等方面仍有測試的空間。而且,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電池,無論是技術還是生產規模,都不具備市場化的條件。因此,各家企業也在尋求混合動力領域的“臨時”解決方案。
在本次論壇上,來自各個領域的專家將共同勾勒出全球汽車行業的技術路線圖,從中國現狀到世界趨勢。
如何出門?如何進入?
在低增長和轉型困難的困境中,海外市場將成為中國汽車制造商的增長空間。
據統計,德國汽車制造商的海外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75%以上,而日本和韓國汽車制造商的國外銷售額也占總銷量的50%以上。目前,中國汽車出口總額占汽車總銷量的比例不到5%。
最近發布的《中國汽車出口藍皮書》報告預測,2012年中國汽車出口總量將超過100萬輛,達到108萬輛左右,同比增長27.84%。2012年,中國汽車產銷將達到至少1800萬輛的水平。
在未來十年,中國的出口和對外投資將顯著增加,”王霞認為。
如何出門?如何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提升中國汽車產業的競爭力?
王霞認為,我們應該鼓勵走出去、走進去。未來,出口產品和海外生產的產品將代表中國汽車行業的競爭力。中國汽車制造商走出去,不僅要簡單地向海外出口產品,還要在全球化進程中實現雙贏。
中國汽車制造商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應該如何處理不同市場的文化差異?外出后如何進一步進入?在本次論壇上,來自不同國家的代表和專家將逐一回答這些問題。
中國的分銷模式合理嗎?
隨著庫存達到警戒線、經銷商舉報、價格戰、退出互聯網,隨著汽車市場增速放緩,質疑經銷商生存環境的報道不斷出現。
我經歷過幾次經銷商陷入困境的情況。2004年、2008年和2004年都很長,差不多是一年前的事了。2008年很短,花了半年時間。在我看來,今年是最嚴重的一年。無論是經銷商還是汽車經銷協會的相關領導,都對今年的市場有這樣的感受。
對地位的不承認和話語權的薄弱一直受到經銷商的批評。汽車制造商主導的模式從未改變。
此外,與國外分銷商的商業模式相比,售后服務收入占比較低,也導致國內分銷商在市場增長放緩的環境下收入大幅下降。
在這樣的環境下,分銷模式是否需要相應調整?目前的分銷模式最適合中國市場嗎?
考慮到這些問題,通過今年全球汽車論壇嘉賓的討論,我們將找到答案。
標簽:豐田
僅僅半年前,大部分汽車廠商還在為今年的銷量目標擔憂,但在二手車置換不斷升溫下,車市終于找到了新的增長點。
1900/1/1 0:00:00“如果將合資企業的自主創新排除在外,就等于把中國汽車制造的主要力量排除在外,這意味著中國汽車發展的主體將不復存在。
1900/1/1 0:00:00克萊斯勒集團在美國銷量已經連續29個月實現同比增長克萊斯勒集團創五年來最佳8月銷量紀錄。
1900/1/1 0:00:002012年上半年,是車企最無奈的半年,業績整體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
1900/1/1 0:00:00京V排放標準10月或將實施。記者走訪京城車市時發現,一些品牌京V的車已經到店,但多數4S店還在持續觀望,目前的重點仍是加大力度促銷國庫存車。
1900/1/1 0:00:00作為全球著名高檔汽車品牌,奧迪以“突破科技啟迪未來”的品牌理念成為汽車技術發展的引領者。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