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華為也入場 高精地圖行業“諸侯混戰”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巨人諾基亞在手機領域倒下后,手里的一張“圖”卻引來眾多公司爭奪。2015年,戴姆勒、寶馬、奧迪聯手將HERE地圖攬入懷中后,英特爾、騰訊、博世、大陸等企業又接連收購HERE部分股份。

  現今,“搶地圖”的趨勢在國內也開始上演。華為、美團及一些新創公司紛紛親自“下賽道”。各路“諸侯”所爭奪的地圖并不是一般的導航地圖,而是“高精地圖”。

  60秒快速閱讀:  1、眾多企業入局高精地圖,一是因為可期的市場空間,二是支撐自身自動駕駛業務發展。  2、未來,圖商不再僅是售賣license,更多的商業模式有待探索。率先量產不意味著有了絕對的先發優勢。  3、高精地圖行業,不同利益體之間的話語權爭奪也漸趨激烈。

  ● “搶地圖”:實質是搶錢、搶自動駕駛布局

  高精地圖包含了道路坡度、曲率、車道線種類、車道寬度等非常詳盡的信息,是自動駕駛汽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如今,高精地圖已經成為了稀缺資源。

  進入2017年以后,地圖行業瞬間“熱鬧”了起來,短短兩年里獲得甲級測繪資質的企業就新增了7家。目前,國內有20家企業具備甲級資質。

獲甲級測繪資質圖商。同時,有數據統計稱,按目前中國3億輛汽車保有量的規模計算,未來國內高精地圖的市場規模將超300億元。

  對于企業來說,掌握了地圖的能力也將使其自動駕駛業務發展更具主動性。以華為舉例,在汽車領域已經有了鴻蒙系統、芯片、5G等技術和產品的支撐,如果再補齊高精地圖的短板,那么其智能汽車業務會更加健全。再如,BBA收購HERE也是基于自身自動駕駛戰略的考量;國內初創公司Momenta并不單是做地圖,其核心定位是自動駕駛技術提供商。

  高精地圖不斷擴大的市場空間、支撐自動駕駛業務所需是企業投身地圖領域的兩大驅動力。騰訊高精地圖產品總監谷小豐與四維圖新副總裁黃維遠均對此觀點均表示認同。

  谷小豐進一步補充道,“市場空間基本是可見的,因為幾乎所有車輛遲早都會搭載高精地圖。還有一點,我覺得可能大家比較‘焦慮’。如果底層的高精地圖及定位掌握在競爭對手手中,那么自己將來的生態發展可能就會受影響。”

  ● 商業化:不再僅是售賣license,更多模式待挖掘

  高精地圖是給自動駕駛汽車使用的,其產品屬性基本決定了它屬于2B業務。自動駕駛比較大的應用場景之一是乘用車領域;二是共享出行,移動出行服務商運營大規模車隊。高精地圖的B端需求大部分會來自于車企和出行服務商。

  普通導航地圖時代,由于使用場景對地圖的“新鮮度”要求并不高,圖商大多通過向車企等B端以及個人售賣license獲得回報。而自動駕駛則要求高精地圖數據能夠實現更新,因此圖商還需提供數據更新服務。

  谷小豐稱,“在車企賣車的范疇中,其盈利模式無非是售賣license+服務費。而到了自動駕駛共享出行階段時,地圖的成本其實就算在了出行訂單的服務費中。”

  “肯定不會只有售賣license一種模式。”某圖商的車載事業群副總經理,這其中就可以孵化出多種商業模式,有待企業去探索并挖掘。

  擺在企業面前的一道坎是高精地圖何時實現商業化量產落地,其前提是圖商所提供的地圖在道路覆蓋、更新速度、精度等方面都要經得起市場檢驗。目前,獲得車企商業訂單的圖商并不多見。從公開報道來看,高德獲得了通用凱迪拉克及吉利的訂單,百度獲得來自長城的訂單,四維圖新也將為寶馬提供高精度地圖服務。

  對于初創公司及華為這類巨頭來說,實現高精地圖的商業落地都面臨著挑戰。高精地圖市場方興未艾,誰先具備商業量產能力,是否意味著誰就有了先發優勢?當前的高精地圖市場是否可以算是一個“先到先得”的市場呢?

  黃維遠認為“先到先得”有一定道理,但也并不絕對。他還稱,對于不同的圖商來說,也要看它所提供的是什么樣的產品和服務。

  上述不具名人士認為,率先拿到訂單所獲得的先發優勢已經不如傳統地圖時代了。高精地圖的動態數據是多渠道融合而來的,并且在使用高精地圖時也更加看重算法的能力。新晉圖商也有可能不需要花費太長的時間就可以追趕上來。

  谷小豐站在車企的角度談了自己的看法,“車企選擇圖商的考量因素有很多,包括與圖商的關系以及產品狀態等。但車企的利潤很有限,選擇合作伙伴的時候是會很現實的。”谷小豐的觀點從側面反映了車企會選擇性價比最高的解決方案。

  ● 未來格局:話語權博弈才剛剛開始

  國外高精地圖競爭格局大致已呈現兩極分化:一邊是BBA、供應商及英特爾等巨頭;另一邊則是DeepMap等初創公司。在國內,主要是老牌圖商與2017年以后獲得資質的新晉圖商間的競爭,車企尚未成為該領域的一股強勢力量。

  在高精地圖賽道中,未來是否能夠容納下十幾二十家圖商呢?當前車企在該領域的存在感偏弱,未來是否又會有意加強呢?畢竟,上汽已經于2017年控股了中海庭;晶眾地圖在2016年獲得上汽投資后又于2018年獲得東風和江鈴的投資。

  谷小豐對此認為,未來高精地圖市場可能只會剩下2-3家圖商,“高精地圖作為信息服務當然是越集中越好,同時也要保持競爭,所以2-3家是比較可能的格局。”至于車企是否會收購圖商或者扶植“代理人”,谷小豐稱,“個人的觀點是,車企收購圖商不符合經濟規律。如果某車企收購某圖商,那么在供應鏈上就一定會產生偏向,其他車企也會產生忌憚而不選擇這個被收購的圖商。孵化,大車企會有所考慮,但規模一定不大。”

  黃維遠的觀點與谷小豐比較相近,他認為,“未來格局先是‘百家爭鳴’,最后還是會向頭部聚集。車企收購圖商肯定會有。”

  “未來的競爭是分散的。”上述不具名人士對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市場并不一定會向頭部聚集。如果是直接面向消費者的互聯網產品,那市場確實是有可能會聚焦在頭部。但高精地圖更像是一個汽車的零部件,就拿軸承來說,車主根本不會關心自己的車用的是誰家的軸承。車企有可能會收購圖商,但還是得看各車企的具體情況。

  寬凳科技創始人兼CEO劉駿曾透露,雖然百度、高德等廠商實力強大,但是車廠也有自己的顧慮,“傳統的地圖廠商背后都有大公司支持,或多或少跟車廠都有戰略利益或根本利益上的沖突。”

  可以看出,站在車企的角度,他們會覺得BAT轄下的老牌圖商會扮演競爭者的角色,這就給新晉圖商帶來了機會。不管高精地圖的終局究竟剩下多少家圖商,也不論新玩家商業量產落地會有多么艱難,不同利益體之間的博弈總是存在的。這樣的爭奪戰可能就會發生在車企、華為和老牌圖商等企業之間。

  全文總結:

  高精地圖,一場稀缺資源的戰爭,伴隨著L3級自動駕駛逐步量產,競賽才剛剛開始。黎明前的朦朧即將被打破,金戈鐵馬的號角或許已經不遠。對于消費者來說,究竟又該為這張“圖”花費多少錢?

標簽:江鈴順達窄體 2021款 小卡 普通款 2.9T 手動 2800單排JX1041TCB26 2021款 小卡 普通款 2.9T 手動 2800排半JX1041TCB26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華為與東風聯手 共同研發5G無人駕駛車

4月2日東風汽車攜華為、襄陽市人民政府在湖北襄陽正式簽署了“智行隆中”項目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協議顯示“智行隆中”項目計劃總投資逾30億元三方將圍繞“五化”分階段打造智慧汽車谷、智慧出行、智慧物流和智慧交通云平臺等四個工程

1900/1/1 0:00:00
華為已推出30多款汽車智能化零部件

近日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首席運營官王軍表示華為目前已推出了30多款智能化汽車零部件包括MDC、激光雷達、鴻蒙車機OS、ARHUD、多合一動力總成等產品

1900/1/1 0:00:00
華為已將專利授權奔馳/寶馬/奧迪等車企

日前華為知識產權部全球負責人AlanFan表示華為已經將技術專利授權給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蘭博基尼、賓利、斯巴魯、雷諾等車企這意味著全球每年生產的7000萬輛汽車中有1500萬輛汽車將使用華為技術。AlanFan表示“專利是公開的不受出口關注

1900/1/1 0:00:00
華為徐直軍:中國不缺華為品牌的汽車

在上周開幕的重慶車展上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從華為敲定要啟動汽車業務之后他幾乎拜訪了中國所有車企的董事長和CEO并稱“中國不缺華為品牌的汽車但缺乏真正擁有核心技術的汽車部件供應商。華為不造車基于這么多年積累的ICT技術來幫助車企造好車

1900/1/1 0:00:00
華為五大新品發布 王軍:這是階段性總結

“華為進入汽車領域是戰戰兢兢的。”在與媒體的交流中王軍直言。從介入汽車領域到成為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對汽車產業的理解也發生了一些變化。華為正在全面重建供應鏈今年華為計劃在汽車方面投入超過10億美元形成5000人的研發團隊

1900/1/1 0:00:00
華為王軍:三種模式幫助車企智能化轉型

“雙碳”目標下新能源汽車正全面市場化進軍。中國、歐洲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正不斷提高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