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GNEV11|馭勢科技吳甘沙:2023年,電動車買起來、用起來都比燃油車便宜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1月27日,主題為“重新定義汽車——維度升級之戰”的第十一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11)正式拉開帷幕。受疫情影響,本次大會首次以“在線會議+全網直播”的形式召開。來自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動力電池、零配件、投研機構全產業鏈的中外嘉賓分享觀點,在線展開交流。時宇科技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吳甘沙在主題為“為明天而活”的未來汽車開發者論壇上發表了精彩演講。

Tesla, Century, Chang 'an, Dongfeng, Hechuang

以下為嘉賓精彩實錄,未經本人審核,已刪除。大家好,我是時宇科技的吳甘莎,非常榮幸來到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我今天要和大家探討的是一個咆哮的未來,而這個未來是建立在兩個技術革命之上的,一個是新能源的革命,一個是智能駕駛的革命。這兩次技術革命都是百年一變。我們先來看新能源或者說整個能源格局的變化,這也是一個世紀級別的變化。現在我們談論的是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未來一定會走向可再生新能源。如果能同時制造出這種可再生的新能源,對我們中國來說是非常有利的。想象一下,我們對原油進口的依賴度是70%,但是你看看我們可以制造的新能源,比如光伏,我們占世界產量的70%,從舊的70%到新的70%,那就是我們的未來。眾所周知,像光伏或風電,它們的棄光率、棄風率都很高,往往無法并網。那么接下來非常重要的革命性技術就是以鋰電池為代表的儲能。我們已經在這樣的技術上取得了世界第一。如果我們能用上幾千輛電動汽車,讓它們儲存能量,把它們變成分布式能源互聯網中的一個節點,變成一個移動充電寶,那么這個閉環就形成了。我聽一個專家說,如果我們有5億輛電動汽車,它們能儲存的電在我國可以維持一周到十天。如果這些移動充電寶分布式儲能單元能夠配上智能駕駛,將會讓我們未來的能源格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認為智能駕駛和電動汽車是一對CP,為什么這樣的一對CP是絕配,眾說紛紜。有的說電動車控制精度更好,更可控;有人說他反應快。如果傳統燃油車剎車的響應速度是300毫秒,那么電動汽車就變成了30毫秒。這是什么意思?時速100公里在行駛,30毫秒意味著我的剎車距離可以減少7米左右;有人說電動汽車可以提供高功率。目前,傳統燃油汽車的電池是12伏,而智能汽車有許多傳感器和大計算控制器,往往超過100瓦。像電動車這樣的大功率可以更好的支持這些智能設備;還有人說智能駕駛是個很酷的東西,電動車也很有氣質,大家可以一起多造一些;也有人說,傳統汽車的架構已經發展了幾十年,這些汽車已經形成了標準化的平臺,再想改變太難了。而電動汽車是一個全新的東西,你可以從零開始得到一個全新的電子架構,更適合智能駕駛...不管是什么原因,都說明電動汽車和智能駕駛是很好的搭配。更重要的是,智能電動車這樣一個新物種的變化速度將遠遠超出我們的傳統想象。傳統的發動機,無論是它的動力還是熱轉換效率,幾十年來一直保持不變,現在有些發動機也陷入了一個極端,內卷化創新。我們再來看看這種智能電動車。現在電池可能占成本最高,現在我們好像每三年就能把成本降低一半。智能電動車上成本第二高的元器件是芯片和半導體芯片,不管是你的控制器、主控芯片、IGBD等。根據摩爾定律,這些芯片的成本每兩年降低一半。還有面板。未來汽車會有大量的顯示屏,按照我們的規律,每三年成本會降低一半。這意味著,雖然現在的智能電動車用起來比燃油車便宜,買起來更貴,但三年后就不一樣了。2023年是一個轉折點,使用和購買也很便宜,所以他的商業模式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汽車的硬件會越來越便宜。大家都看到了特斯拉的降價趨勢,但同時,車也越來越貴了。為什么?貴的是軟件,可選的功能,訂閱的服務。大家都知道特斯拉的這款車型。一個座椅的加熱模塊要500美元,一個百公里加速增強包要2000美元。你買了這個可選的4: 00秒到3: 00秒的百公里加速,一個FSD選裝包剛出來5000美元。現在是10000美元。未來,你將選擇訂閱服務,每月支付近200美元。你可以看到我們賣車的商業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車本身作為一個新物種,有OTA的能力,可以不斷進化成長,每年都變成新車,功能越來越多,性能越來越好。在提高成績的過程中,他甚至可以每三年換一次腦子。就像我們剛才說的,芯片的成本按照摩爾定律每兩年降低一半,所以我可以每三年升級一次中央計算平臺,價格不會增加,但同時也可以不斷突破智能的極限,商業模式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那么這些都需要這個新物種在技術上有所突破。首先,它是一種新的電子電氣架構,尤其是一種中央計算模式。主域控制器的能力要達到100TOPS以上,甚至有的車上還配有激光雷達。其次,他的軟硬件要深度融合。傳統的車輛收集是把一個個黑匣子放在一起,現在不行了。必須深度集成,整車可以OTA,可編程。想象一下,我可以買一個叫我的電子燈光派對的APP,那么他就可以調動車內所有的led燈,形成派對的氛圍。這只是一個APP,這個能力可以持續釋放硬件能力。我們現在看到未來智能駕駛可以進化到L4,而這樣的進化能力依賴于基礎設施、車輛和云之間的閉環數據、影子模式、數百億公里的模擬能力等等。我們認為,2021年至2023年的旗艦車型擁有L2車身、L3體驗和L4靈魂。它分為兩類,一類是L2+,一類是L3,這是一種能力。它們往往是來自AVP的兩個不同的系統,可能是從兩個不同的tv1中取出來的。我們希望看到這樣一個進化,這兩個系統可以合二為一,共享控制器,而這個控制器在幾頂到幾十頂之間,這樣他的L2級別的價格只要1000塊錢就可以有兩個功能,而L3級別的200。但是現在我的認知發生了變化。最近看了一系列高端機型。他們可以基于更強的TOPS控制器、更好的網絡和統一的電源數據主干網,將復雜汽車的限速從幾公里改變到一公里以內。在那個時候,這樣的模式是真實的……面向未來的智慧物種。如果要實現這個功能,就需要一個非傳統的智能組織。按照特斯拉的判斷,有100個工程師做硬件,100個工程師做軟件。我們需要100到300名一流的工程師和科學家。我想在這里說明一點。特斯拉從來不關心編程,所以他需要的人少,但這些人才是精華。像這樣的一些人需要全新的組織和文化流程和方法。你可以看到,我們傳統的汽車制造是基于這樣一個2乘2象限中已知的安全性。怎樣才能讓GCA變得非常非常安全?他的硬件很復雜,軟件很簡單。我們現在可以做這件事了。但是現在已經變成了更智能的車,他要考慮的是已知的不安全感。什么是已知的不安全感?就是這輛車有復雜軟件的時候,我就知道里面肯定有bug。這樣的問題怎么解決?如果說傳統汽車講究的是效率和成本,那么在這樣的新車中,我們要考慮的是更加透明、快速迭代的組織和文化流程。當然,未來不僅有硬件和復雜的軟件,還有面向開放環境的算法。所謂開放的環境,就是你永遠無法窮盡你未來可能面臨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我們面對的是未知的不安全感。在這種環境下,他需要頂尖的人才,而這些人才需要能夠進行認知上的共創,這是現在很多公司都不具備的。在過去的幾年里,時宇科技做了大量的技術和組織儲備。我們已經有了L2·PTPN,我們將他們結合到一個共享的技術架構中,這樣他們就可以共享一套傳感器和控制器。而且我們已經開始了小規模的數據閉環實驗,具備各種影子模式能力,整個技術架構可以演進到L4。我們和很多OEM合作,為OEM合作伙伴搭建了大數據AI和仿真基礎設施。我單獨說一下。例如,這是我們的L2級系統,可以發展到L3。他有什么能力?我們被認證為26262。他是模塊化的。他可以支持Hands off,支持各種汽車級硬件。我們的另一個職能是AVP。我們真的提供了他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AVP。這樣的車出現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忍不住調侃他,測試他的能力,但是我們的技術已經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檢驗,可以看出他有常人沒有的能力。你可以看到這個房間有兩個車位,但是他以他非常精準的停車能力可以停三輛車,可以節省車位成本。現在這些技術都能進化到這種程度。這是我們和東風合作的一個團隊。我們的智能駕駛和電動汽車之旅,要強調的是全場景。整個場景是什么意思,不僅僅是乘用車,還有大量的商用車。我們的技術也已經在新能源汽車上采用,將于2018年交付;到2019年,我們的無人駕駛公交車已經進入公共道路的運營。我們看到2020年,通用Cruise和亞馬遜這兩款車型和我們2017年的車型有很多相似之處。應該說,我們想到了別人沒有想到的,創造了別人。史無前例;我們后期也在和大量的主機廠合作。我們為博鰲亞洲論壇提供了兩套無人駕駛系統。我們和宇通合作。這款車已經在鄭州CBD的開放道路上運營了一年半以上,我們現在正在和其他汽車廠商合作,在深圳和浙江的公共道路上運營。下一個場景是無人機場和工廠。我們實現了7×22的運營能力。這是前幾天的新聞。香港國際機場宣布,這條線路已經完全改成了無人駕駛拖車。在去年疫情的影響下,這支隊伍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與上汽通用五菱的合作已經達到100輛車的規模;我們也在和其他主機廠合作,比如一汽和長安。現在我們希望真正深入挖掘全天候自動駕駛技術。在這樣的征程中,首先要拓展機場和工廠物流市場,這是一個百億級的市場。我們希望在未來幾年內達到接近10%的市場滲透率。下一步,我們還在布局乘用車和商用車新品種的市場。然后我們就用幾千億的創意搶占市場。到2025年,我們認為我們的技術可以沖擊萬億美元的交易量。我們強調沒有人。什么叫車上沒有安全員?現在我們的無人駕駛里程已經達到了45萬公里,而且每個月都在以5萬+的速度遞增。我們的一些探索也得到了很多國家的認可。2020年,工信部工業和信息化發展中心評選出18款人工智能優秀產品,我們入圍了一款。同時評選出38個人工智能應用解決方案,我們也入圍了一個;在數以百計的數字經濟會議上,2020年數字經濟引領高質量發展的9個創新案例被評為優秀案例,我們也入選了。我們希望為全行業提供AI駕駛服務。什么是AI駕駛服務?第一個是我們不造車,第二個是我們不搶客戶的運營。我們做好AI駕駛,整個行業場景是什么意思,就是我們的AI駕駛可以滿足不同行業的不同需求。我們希望提供能夠授權他們旅行和物流的人工智能司機。這就是我要介紹給你的。謝謝你。1月27日,主題為“重新定義汽車——維度升級之戰”的第十一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11)正式拉開帷幕。受疫情影響,本次大會首次以“在線會議+全網直播”的形式召開。來自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動力電池、零配件、投研機構全產業鏈的中外嘉賓分享觀點,在線展開交流。時宇科技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吳甘沙在主題為“為明天而活”的未來汽車開發者論壇上發表了精彩演講。

Tesla, Century, Chang 'an, Dongfeng, Hechuang

以下為嘉賓精彩實錄,未經本人審核,已刪除。大家好,我是時宇科技的吳甘莎,非常榮幸來到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我今天要和大家探討的是一個咆哮的未來,而這個未來是建立在兩個技術革命之上的,一個是新能源的革命,一個是智能駕駛的革命。這兩次技術革命都是百年一變。我們先來看新能源或者說整個能源格局的變化,這也是一個世紀級別的變化。現在我們談論的是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碳中和。未來一定會走向可再生新能源。如果能同時制造出這種可再生的新能源,對我們中國來說是非常有利的。想象一下,我們對原油進口的依賴度是70%,但是你看看我們可以制造的新能源,比如光伏,我們占世界產量的70%,從舊的70%到新的70%,那就是我們的未來。眾所周知,像光伏或風電,它們的棄光率、棄風率都很高,往往無法并網。那么接下來非常重要的革命性技術就是以鋰電池為代表的儲能。我們已經在這樣的技術上取得了世界第一。如果我們能用上幾千輛電動汽車,讓它們儲存能量,把它們變成分布式能源互聯網中的一個節點,變成一個移動充電寶,那么這個閉環就形成了。我聽一個專家說,如果我們有5億輛電動汽車,它們能儲存的電在我國可以維持一周到十天。如果這些移動充電寶分布式儲能單元能夠配上智能駕駛,將會讓我們未來的能源格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認為智能駕駛和電動汽車是一對CP,為什么這樣的一對CP是絕配,眾說紛紜。有的說電動車控制精度更好,更可控;有人說他反應快。如果傳統燃油車剎車的響應速度是300毫秒,那么電動汽車就變成了30毫秒。這是什么意思?時速100公里在行駛,30毫秒意味著我的剎車距離可以減少7米左右;有人說電動汽車可以提供高功率。目前,傳統燃油汽車的電池是12伏,而智能汽車有許多傳感器和大計算控制器,往往超過100瓦。像電動車這樣的大功率可以更好的支持這些智能設備;還有人說智能駕駛是個很酷的東西,電動車也很有氣質,大家可以一起多造一些;也有人說,傳統汽車的架構已經發展了幾十年,這些汽車已經形成了標準化的平臺,再想改變太難了。而電動汽車是一個全新的東西,你可以從零開始得到一個全新的電子架構,更適合智能駕駛...不管是什么原因,都說明電動汽車和智能駕駛是很好的搭配。更重要的是,智能電動車這樣一個新物種的變化速度將遠遠超出我們的傳統想象。傳統的發動機,無論是它的動力還是熱轉換效率,幾十年來一直保持不變,現在有些發動機也陷入了一個極端,內卷化創新。我們再來看看這種智能電動車。現在電池可能占成本最高,現在我們好像每三年就能把成本降低一半。智能電動車上成本第二高的元器件是芯片和半導體芯片,不管是你的控制器、主控芯片、IGBD等。根據摩爾定律,這些芯片的成本每兩年降低一半。還有面板。未來汽車會有大量的顯示屏,按照我們的規律,每三年成本會降低一半。這意味著,雖然現在的智能電動車用起來比燃油車便宜,買起來更貴,但三年后就不一樣了。2023年是一個轉折點,使用和購買也很便宜,所以他的商業模式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汽車的硬件會越來越便宜。大家都看到了特斯拉的降價趨勢,但同時,車也越來越貴了。為什么?貴的是軟件,可選的功能,訂閱的服務。大家都知道特斯拉的這款車型。一個座椅的加熱模塊要500美元,一個百公里加速增強包要2000美元。你買了這個可選的4: 00秒到3: 00秒的百公里加速,一個FSD選裝包剛出來5000美元。現在是10000美元。未來,你將選擇訂閱服務,每月支付近200美元。你可以看到我們賣車的商業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車本身作為一個新物種,有OTA的能力,可以不斷進化成長,每年都變成新車,功能越來越多,性能越來越好。在提高成績的過程中,他甚至可以每三年換一次腦子。就像我們剛才說的,芯片的成本按照摩爾定律每兩年降低一半,所以我可以每三年升級一次中央計算平臺,價格不會增加,但同時也可以不斷突破智能的極限,商業模式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那么這些都需要這個新物種在技術上有所突破。首先,它是一種新的電子電氣架構,尤其是一種中央計算模式。主域控制器的能力要達到100TOPS以上,甚至有的車上還配有激光雷達。其次,他的軟硬件要深度融合。傳統的車輛收集是把一個個黑匣子放在一起,現在不行了。必須深度集成,整車可以OTA,可編程。想象一下,我可以買一個叫我的電子燈光派對的APP,那么他就可以調動車內所有的led燈,形成派對的氛圍。這只是一個APP,這個能力可以持續釋放硬件能力。我們現在看到未來智能駕駛可以進化到L4,而這樣的進化能力依賴于基礎設施、車輛和云之間的閉環數據、影子模式、數百億公里的模擬能力等等。我們認為,2021年至2023年的旗艦車型擁有L2車身、L3體驗和L4靈魂。它分為兩類,一類是L2+,一類是L3,這是一種能力。它們往往是來自AVP的兩個不同的系統,可能是從兩個不同的tv1中取出來的。我們希望看到這樣一個進化,這兩個系統可以合二為一,共享控制器,而這個控制器在幾頂到幾十頂之間,這樣他的L2級別的價格只要1000塊錢就可以有兩個功能,而L3級別的200。但是現在我的認知發生了變化。最近看了一系列高端機型。他們可以基于更強的TOPS控制器、更好的網絡和統一的電源數據主干網,將復雜汽車的限速從幾公里改變到一公里以內。在那個時候,這樣的模式是真實的……面向未來的智慧物種。如果要實現這個功能,就需要一個非傳統的智能組織。按照特斯拉的判斷,有100個工程師做硬件,100個工程師做軟件。我們需要100到300名一流的工程師和科學家。我想在這里說明一點。特斯拉從來不關心編程,所以他需要的人少,但這些人才是精華。像這樣的一些人需要全新的組織和文化流程和方法。你可以看到,我們傳統的汽車制造是基于這樣一個2乘2象限中已知的安全性。怎樣才能讓GCA變得非常非常安全?他的硬件很復雜,軟件很簡單。我們現在可以做這件事了。但是現在已經變成了更智能的車,他要考慮的是已知的不安全感。什么是已知的不安全感?就是這輛車有復雜軟件的時候,我就知道里面肯定有bug。這樣的問題怎么解決?如果說傳統汽車講究的是效率和成本,那么在這樣的新車中,我們要考慮的是更加透明、快速迭代的組織和文化流程。當然,未來不僅有硬件和復雜的軟件,還有面向開放環境的算法。所謂開放的環境,就是你永遠無法窮盡你未來可能面臨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我們面對的是未知的不安全感。在這種環境下,他需要頂尖的人才,而這些人才需要能夠進行認知上的共創,這是現在很多公司都不具備的。在過去的幾年里,時宇科技做了大量的技術和組織儲備。我們已經有了L2·PTPN,我們將他們結合到一個共享的技術架構中,這樣他們就可以共享一套傳感器和控制器。而且我們已經開始了小規模的數據閉環實驗,具備各種影子模式能力,整個技術架構可以演進到L4。我們和很多OEM合作,為OEM合作伙伴搭建了大數據AI和仿真基礎設施。我單獨說一下。例如,這是我們的L2級系統,可以發展到L3。他有什么能力?我們被認證為26262。他是模塊化的。他可以支持Hands off,支持各種汽車級硬件。我們的另一個職能是AVP。我們真的提供了他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AVP。這樣的車出現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忍不住調侃他,測試他的能力,但是我們的技術已經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檢驗,可以看出他有常人沒有的能力。你可以看到這個房間有兩個車位,但是他以他非常精準的停車能力可以停三輛車,可以節省車位成本。現在這些技術都能進化到這種程度。這是我們和東風合作的一個團隊。我們的智能駕駛和電動汽車之旅,要強調的是全場景。整個場景是什么意思,不僅僅是乘用車,還有大量的商用車。我們的技術也已經在新能源汽車上采用,將于2018年交付;到2019年,我們的無人駕駛公交車已經進入公共道路的運營。我們看到2020年,通用Cruise和亞馬遜這兩款車型和我們2017年的車型有很多相似之處。應該說,我們想到了別人沒有想到的,創造了別人。史無前例;我們后期也在和大量的主機廠合作。我們為博鰲亞洲論壇提供了兩套無人駕駛系統。我們和宇通合作。這款車已經在鄭州CBD的開放道路上運營了一年半以上,我們現在正在和其他汽車廠商合作,在深圳和浙江的公共道路上運營。下一個場景是無人機場和工廠。我們實現了7×22的運營能力。這是前幾天的新聞。香港國際機場宣布,這條線路已經完全改成了無人駕駛拖車。在去年疫情的影響下,這支隊伍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與上汽通用五菱的合作已經達到100輛車的規模;我們也在和其他主機廠合作,比如一汽和長安。現在我們希望真正深入挖掘全天候自動駕駛技術。在這樣的征程中,首先要拓展機場和工廠物流市場,這是一個百億級的市場。我們希望在未來幾年內達到接近10%的市場滲透率。下一步,我們還在布局乘用車和商用車新品種的市場。然后我們就用幾千億的創意搶占市場。到2025年,我們認為我們的技術可以沖擊萬億美元的交易量。我們強調沒有人。什么叫車上沒有安全員?現在我們的無人駕駛里程已經達到了45萬公里,而且每個月都在以5萬+的速度遞增。我們的一些探索也得到了很多國家的認可。2020年,工信部工業和信息化發展中心評選出18款人工智能優秀產品,我們入圍了一款。同時評選出38個人工智能應用解決方案,我們也入圍了一個;在數以百計的數字經濟會議上,2020年數字經濟引領高質量發展的9個創新案例被評為優秀案例,我們也入選了。我們希望為全行業提供AI駕駛服務。什么是AI駕駛服務?第一個是我們不造車,第二個是我們不搶客戶的運營。我們做好AI駕駛,整個行業場景是什么意思,就是我們的AI駕駛可以滿足不同行業的不同需求。我們希望提供能夠授權他們旅行和物流的人工智能司機。這就是我要介紹給你的。謝謝你。

標簽:特斯拉世紀長安東風合創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FF最快兩周內啟動上市 吉利集團計劃投資數千萬美元

36氪從多位接觸到FF國內融資項目的知情人士處獲悉,賈躍亭創辦的電動車公司FF(FaradayFuture,法拉第未來)正在國內尋求新一輪融資,吉利集團已表達了明確的投資意向,同時,

1900/1/1 0:00:00
不少于6款乘用車 野馬2021年新車規劃

日前,我們從官方獲悉,野馬汽車將于2021年在乘用車及新能源領域投放6款新車,涵蓋轎車、SUV和MPV等領域。

1900/1/1 0:00:00
網傳比亞迪作價370億收購阿斯頓?馬丁

此前曾有消息稱比亞迪將作價370億收購阿斯頓馬丁,并進一步幫助這家英國豪華汽車品牌實現全面電氣化,但比亞迪內部人士回應稱并未聽說過此事。

1900/1/1 0:00:00
GNEV 11 | 賽力斯余海坤:企業發展需要回歸到用戶需求上

1月27日,以“重新定義汽車升維之戰”為主題的第十一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11)正式拉開帷幕。

1900/1/1 0:00:00
GNEV11 | 一汽集團張天強:2023年充電功率將達350KW,充電時間縮短到15分鐘

1月27日,以“重新定義汽車升維之戰”為主題的第十一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11)正式拉開帷幕。

1900/1/1 0:00:00
工信部談電動車低溫狀況的“趴窩”問題

1月26日,在國新辦舉行2020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運行監測協調局局長黃利斌在談及電動車出現低溫“趴窩”情況時表示,將支持整車企業和電池生產企業加強技術攻關,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