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谷歌甘做無人駕駛車供應商: 和傳統車企搶奪話語權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據韓媒《韓國先驅報》報道,韓國三星宣布其無人駕駛汽車將進入公測階段。

從時間上看,許多快速發展的企業的自動駕駛已經進入公測階段,目的是趕上2020年自動駕駛市場化的關鍵時間點。

Strategy Analytics全球汽車行業高級分析師李建宇5月7日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2020年,更可能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初級階段,而發展迅速的汽車公司預計在未來兩年內將擁有自動駕駛車型,如奧迪A8。然而,如果你想實現全自動駕駛,預計要到2035年甚至更長時間。"

關于自動駕駛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消息越來越多:4月19日上海車展期間,百度正式宣布發布自動駕駛技術的計劃;美國時間4月25日,谷歌旗下Waymo宣布下一階段自動駕駛公開測試,這是谷歌首次進行公開測試。

Waymo表示,正是通過測試這些不同背景、不同職業、不同身份的用戶,他們才能了解普通人將如何使用自動駕駛汽車,從而期待在未來找到更好的商業模式。

近日,美國研究機構Navigant Research對目前正在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的公司進行了一項調查。獲得的自動駕駛競爭力排名顯示,谷歌僅排名第七,前六名為傳統車企,排名第一。河流淺水處這再次引發爭議:與傳統車企相比,像谷歌這樣的科技公司未來會扮演什么角色?

在這方面,一位百度內部人士表示:“一開始,谷歌的語氣很大,想顛覆整個汽車行業。當時福特和谷歌之間有很大的差距。然而,互聯網太可替代了。到目前為止,谷歌被迫宣布自己不會是一輛完整的汽車,這導致谷歌將自己‘顛覆’成了一個‘孤兒’,不得不與克萊斯勒合作,但克萊斯勒的現狀不是很好。"

谷歌已經成為許多互聯網公司的一個教訓。5月7日,加斯帕汽車研究所分析師吳春戰表示,他表示:“根據谷歌的發展經驗,百度放開技術的意圖是為了促進市場擴張,以享受推廣帶來的好處,但目前人工智能的發展相當坎坷,在算法方面仍難以取得重大突破。自動駕駛的發展仍有困難。”

被迫順應市場

Waymo自2009年以來一直在研究無人駕駛技術,并在城市道路上進行了超過250萬英里的測試。該公司是谷歌于去年12月13日成立的一家獨立公司,旨在拆分無人駕駛業務。

在外界看來,Waymo肩負著將谷歌無人駕駛技術商業化的使命。事實上,作為世界上第一家開發自動駕駛技術的科技公司,谷歌在2014年發布了無人駕駛汽車的原型,并在2015年正式推出了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

該車型的設計擺脫了方向盤和踏板的限制,完全顛覆了人們對汽車的認知,但到目前為止,面向公眾測試的車型已經成為克萊斯勒的迷你面包車和雷克薩斯的車型。

有人認為谷歌已經放棄了最初的無人化開發理念。李建宇說:“這并不意味著谷歌完全放棄了早期的想法,相反,這更多的是繼承和發展。此前,谷歌推出了pod無人車,但它并沒有完全量產,然后向公眾出售。這更多是為了實踐自動駕駛技術,以在未來的行業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也是為了urb的考慮公共交通試點項目。"

目前,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自動駕駛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谷歌為代表的無人駕駛,強調汽車的自動駕駛,以實現舒適的駕駛體驗;

一種是以傳統車企為代表,通過ADAS逐步實現自動駕駛,即先進的輔助駕駛系統。

兩個方向并不完全一致的判斷是,自動駕駛的程度和自動駕駛汽車達到一定比例的市場滲透率是不同的。傳統車企預測,他們可能無法在5-10年內實現全自動駕駛,選擇ADAS路線將更早進入市場。

“互聯網公司的優勢在于軟件、用戶數據分析和平臺等。汽車硬件和軟件集成比傳統汽車公司更有優勢。目前,互聯網公司、傳統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都無法獨立實現自動駕駛,它們需要深度合作,這也是百度開放無人駕駛技術的原因之一。”李建宇說。

爭取發言權

因為自動駕駛技術在汽車領域應用的最大障礙是沒有量化的通用技術標準,汽車制造商似乎有更多的發言權。

谷歌改變了研發方向,與老牌汽車制造商菲亞特克萊斯勒合作,推出了一款具有傳統汽車功能的半自動駕駛汽車,預計將于2017年底正式投入公共出租車領域。

盡管谷歌首先布局了無人駕駛汽車項目,但百度目前是世界上第一家開放無人駕駛技術的科技公司。與百度合作的車企主要專注于自主品牌,如奇瑞、比亞迪和福田。這類企業普遍具有共性,即自動駕駛領域發展相對落后,人才相對匱乏,但百度自動駕駛的研發和應用離不開道路數據的收集。

同時,由于自動駕駛涉及企業的核心技術,傳統大型車企與互聯網公司在自動駕駛的推廣上存在矛盾和沖突,這也導致互聯網車企只能與一些中小車企合作。“中小車企與互聯網公司有更好的互補性,互聯網公司可以有更多的發言權。”李建宇說。

提前布局也是獲得更高發言權的核心要素。李建宇表示:“目前無人生產模式尚未上市,供應鏈的選擇不是主要問題。谷歌和百度在這一時期的布局是為了更好地掌握未來的話語權。”據韓國媒體《韓國先驅報》報道,韓國三星宣布其無人駕駛汽車將進入公測階段。

從時間上看,許多快速發展的企業的自動駕駛已經進入公測階段,目的是趕上2020年自動駕駛市場化的關鍵時間點。

Strategy Analytics全球汽車行業高級分析師李建宇5月7日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2020年,更可能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初級階段,而發展迅速的汽車公司預計在未來兩年內將擁有自動駕駛車型,如奧迪A8。然而,如果你想實現全自動駕駛,預計要到2035年甚至更長時間。"

關于自動駕駛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消息越來越多:4月19日上海車展期間,百度正式宣布發布自動駕駛技術的計劃;

美國時間4月25日,谷歌旗下Waymo宣布下一階段自動駕駛公開測試,這是谷歌首次進行公開測試。

Waymo表示,正是通過測試這些不同背景、不同職業、不同身份的用戶,他們才能了解普通人將如何使用自動駕駛汽車,從而期待在未來找到更好的商業模式。

近日,美國研究機構Navigant Research對目前正在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的公司進行了一項調查。獲得的自動駕駛競爭力排名顯示,谷歌僅排名第七,前六名為傳統車企,排名第一。河流淺水處這再次引發爭議:與傳統車企相比,像谷歌這樣的科技公司未來會扮演什么角色?

在這方面,一位百度內部人士表示:“一開始,谷歌的語氣很大,想顛覆整個汽車行業。當時福特和谷歌之間有很大的差距。然而,互聯網太可替代了。到目前為止,谷歌被迫宣布自己不會是一輛完整的汽車,這導致谷歌將自己‘顛覆’成了一個‘孤兒’,不得不與克萊斯勒合作,但克萊斯勒的現狀不是很好。"

谷歌已經成為許多互聯網公司的一個教訓。5月7日,加斯帕汽車研究所分析師吳春戰表示,他表示:“根據谷歌的發展經驗,百度放開技術的意圖是為了促進市場擴張,以享受推廣帶來的好處,但目前人工智能的發展相當坎坷,在算法方面仍難以取得重大突破。自動駕駛的發展仍有困難。”

被迫順應市場

Waymo自2009年以來一直在研究無人駕駛技術,并在城市道路上進行了超過250萬英里的測試。該公司是谷歌于去年12月13日成立的一家獨立公司,旨在拆分無人駕駛業務。

在外界看來,Waymo肩負著將谷歌無人駕駛技術商業化的使命。事實上,作為世界上第一家開發自動駕駛技術的科技公司,谷歌在2014年發布了無人駕駛汽車的原型,并在2015年正式推出了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

該車型的設計擺脫了方向盤和踏板的限制,完全顛覆了人們對汽車的認知,但到目前為止,面向公眾測試的車型已經成為克萊斯勒的迷你面包車和雷克薩斯的車型。

有人認為谷歌已經放棄了最初的無人化開發理念。李建宇說:“這并不意味著谷歌完全放棄了早期的想法,相反,這更多的是繼承和發展。此前,谷歌推出了pod無人車,但它并沒有完全量產,然后向公眾出售。這更多是為了實踐自動駕駛技術,以在未來的行業中獲得更大的話語權,也是為了urb的考慮公共交通試點項目。"

目前,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自動駕駛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谷歌為代表的無人駕駛,強調汽車的自動駕駛,以實現舒適的駕駛體驗;

一種是以傳統車企為代表,通過ADAS逐步實現自動駕駛,即先進的輔助駕駛系統。

兩個方向并不完全一致的判斷是,自動駕駛的程度和自動駕駛汽車達到一定比例的市場滲透率是不同的。傳統車企預測,他們可能無法在5-10年內實現全自動駕駛,選擇ADAS路線將更早進入市場。

“互聯網公司的優勢在于軟件、用戶數據分析和平臺等。汽車硬件和軟件集成比傳統汽車公司更有優勢。目前,互聯網公司、傳統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都無法獨立實現自動駕駛,它們需要深度合作,這也是百度開放無人駕駛技術的原因之一。”李建宇說。

爭取發言權

因為自動駕駛技術在汽車領域應用的最大障礙是沒有量化的通用技術標準,汽車制造商似乎有更多的發言權。

谷歌改變了研發方向,與老牌汽車制造商菲亞特克萊斯勒合作,推出了一款具有傳統汽車功能的半自動駕駛汽車,預計將于2017年底正式投入公共出租車領域。

盡管谷歌首先布局了無人駕駛汽車項目,但百度目前是世界上第一家開放無人駕駛技術的科技公司。與百度合作的車企主要專注于自主品牌,如奇瑞、比亞迪和福田。這類企業普遍具有共性,即自動駕駛領域發展相對落后,人才相對匱乏,但百度自動駕駛的研發和應用離不開道路數據的收集。

同時,由于自動駕駛涉及企業的核心技術,傳統大型車企與互聯網公司在自動駕駛的推廣上存在矛盾和沖突,這也導致互聯網車企只能與一些中小車企合作。“中小車企與互聯網公司有更好的互補性,互聯網公司可以有更多的發言權。”李建宇說。

提前布局也是獲得更高發言權的核心要素。李建宇表示:“目前無人生產模式尚未上市,供應鏈的選擇不是主要問題。谷歌和百度在這一時期的布局,是為了更好地掌握未來的話語權。”

標簽:福特奧迪奧迪A8比亞迪福田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特銳德中標7億項目 為8500輛電動公交車充電

特銳德5月10日晚間公告,公司全資公司成都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為“成都市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系統網絡設計、報規、建設、運營承攬商”以下簡稱“BOT項目”或“項目”的第一中標人。

1900/1/1 0:00:00
汽車行業合資巨頭的新能源車型為何不大批進入中國?

以電動化、智能化、電商化、共享化為內涵的汽車四化正引導汽車業向更深入的變革方向前進。

1900/1/1 0:00:00
英特爾利用5G通信技術搶灘無人駕駛 預計5年內取得突破性進展

據工信部規劃,中國計劃2020年正式部署5G商用網絡。

1900/1/1 0:00:00
第四批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客車產品分析,七成純電動客車可獲1.2倍補貼

5月2日,工信部發布第四批新能源汽車推薦目錄,共包括96戶企業的453個車型。新能源客車方面,共有53戶企業,268款車型入選。

1900/1/1 0:00:00
大眾品牌:特斯拉能做的,我們能做更好

據《金融時報》報道,大眾品牌日前表示,其有信心在電動車領域取得較大的發展,預計將在2025年之前成為該領域的領頭企業。大眾品牌還表示,其2025年電動車銷量目標為100萬輛。

1900/1/1 0:00:00
襄陽首個旅游景區電動汽車充電站投用,年底前再建千個充電樁

7日,作者從襄陽市公交集團獲悉,由該集團投資150萬元興建的襄陽市首個旅游景區電動汽車充電站,在隆中風景區游客接待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