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新京報報道稱,通州國豐美倫小區物業不配合業主安裝充電樁。車主胡女士表示,由于物業不協調,4S店捐贈的充電樁無法安裝在自己的車位上。所以每次需要充電的時候,我都會去我家和公司附近的公共充電樁充電。與胡女士類似,在公共充電樁充電已成為許多電動汽車車主的選擇。
根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今年11月發布的簡報,截至今年10月,北京共有15287個公共充電樁,僅次于廣東的18542個。北京有這么多充電樁,但筆者發現,在數據背后,公共充電樁的使用仍存在許多問題。
問題1:充電停車位被汽油車占用。
根據“電子充電網”充電樁APP上顯示的信息,筆者來到了國瑞購物中心地下B4停車場。在詢問了多位停車場工作人員后,我們在六個國家電網中找到了公共快速充電樁。然而,當筆者來到充電樁時,卻失望地發現,除了一輛充電車外,其他五個充電車位都是汽油車。對此,停車場工作人員表示,此前已經采取了相應的管理措施。“我們以前在這些停車位前使用欄桿,但一些電動車主在充電后沒有把欄桿放回去,汽油車主在看到停車位的地方停了下來。”
就在他說話的時候,這名工作人員從側面拉起了一道約1.5米長的圍欄,并將其放在E19和E20的停車位之間。“這樣的欄桿可以一次停兩個車位,但現在人不夠。地下四樓只有我一個人。我根本看不見。”工作人員說,由于停放的車輛上沒有留下聯系方式,對于想要停車充電的車主,工作人員只建議在停車場附近有充電樁充電。
新世界購物中心B3停車場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國家電網有三個充電樁,其中一個顯示“設備在修”,另外兩個顯示設備狀況良好。盡管充電樁停車位的墻上貼著“非電動汽車禁止停車”的字樣,但這三個充電樁前面的停車位也停滿了車輛,其中兩個是汽油車。
一名佩戴“城市物業停車管理”字樣的工作人員表示,停車場的充電樁沒有專人管理。“沒有人關心這件事,你不能派人盯著它看。你不能派人。”
面對國瑞購物中心地下停車場充電樁車位被占用的情況,負責管理停車場的工作人員承認,這是由于管理上的漏洞,今后將加強管理。
一家充電樁制造商的劉姓工程師表示,公共充電樁大多建在地下車庫,但管理權仍屬于建造充電樁的運營商,物業負責協助管理。還有一些自建的財產,由合格的大型物業公司管理。具體而言,運營商和財產需要協調其日常維護和管理。
問題2:故障造成充電樁浪費。
12月11日,在金融街購物中心地下車庫充電的南先生憤怒地告訴筆者,他在這里充電花了五個小時。據他介紹,因為他離家只有兩公里,早上來充電時,他從五個AC(慢速充電)中隨機選擇了一個,結果發現三個充電樁上顯示“絕緣故障,服務暫停”。另一位經常來充電的車主在路邊吐口水。只有兩三根樁可以長期使用,而且至少有一半的樁總是有問題。
南先生說,充電樁損壞頻率高,導致使用率低,最終影響了他的等待和充電時間。“偶爾兩個充電樁都在充電,第一節課要5、6個小時,所以我只能另找地方。”
類似的問題也出現在……
國瑞購物中心地下停車場。筆者在“e充網”app上查詢了充電樁信息,顯示6個快充充電樁中有3個處于閑置狀態。但筆者在充電站看到,其中只有兩個可以正常使用,一個充電樁在APP中沒有顯示充電狀態,另一個可用的充電樁車位被汽油車占用。在剩下的四個屏幕中,兩個顯示“絕緣故障,服務暫停”,兩個屏幕是黑屏,對觸摸沒有反應。
工作人員表示,此前最多可以有五個充電樁同時工作,但他表示原因尚不清楚。“我昨天又看到了三個。如果你不打電話問,我們就不管這個了。”
筆者走訪后發現,新世界購物中心停車場和北京西站南廣場地下停車場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筆者撥打了“e充網”客服電話,對方表示,“之前有定期維護,幾乎每周2-3次。但因為最近忙于其他工作,所以沒有在意。”
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賈新光認為,充電樁故障率高是充電樁本身的質量問題。目前,充電樁制造商眾多,但幾乎沒有一家制造商盈利。充電樁的土地投資、設備建設和人員管理需要大量資金,充電樁的設計標準也不完全統一。一些品牌跟不上樁質量,沒有錢投入技術創新和產品維護,導致故障頻發,利用率低。一家充電樁制造商的劉姓工程師認為,雖然新國標已經在2015年出臺,但許多制造商都沒有實施,而且在實施方面存在差距。
問題3兼容性問題導致有軌電車無法充電。
帝豪新能源汽車車主王先生說,他在5月份買車時,并不知道一些制造商的公共充電樁不能給汽車充電。“許繼的充電樁仍然屬于國家電網,但我的車不能充電。小易和星星可以充電。王先生說,只有一個接一個地嘗試充電后,我們才知道現在不同品牌的充電樁太多了。”
正在金融街購物中心充電的騰勢車主南先生說,4S店告訴他,許繼、金宏偉和TEL制造商的充電樁與該型號不兼容,無法充電。只能使用國家電網、華商三友和中恒的充電樁。
筆者走訪后發現,除了“不認識車樁”外,還存在“不認識卡樁”的情況。
12月11日,南先生用國家電網的卡來充電時,發現卡與系統不匹配。他到西城區國家電網咨詢,前臺服務人員告訴他,國家電網的充電樁正在更新系統,需要辦理新卡才能使用充電樁。
回到地下車庫后,他再次插上卡,被告知新卡被鎖住了,所以他只能再次回到營業廳。前臺工作人員分析稱,新系統和新卡的部分數據上傳不成功,導致新卡被鎖定,處理這一故障需要2-7個工作日。南先生被迫申請了一張新卡,并在卡上充值了2000元。
“據說在2017年1月1日,國家電網的新系統已經完全覆蓋,所以這段時間會出現一些兼容性問題。為了防止充值卡和系統之間出現問題,我認為多一張卡更安全。”南先生說。
對于充電不兼容的原因,一位來自充電樁制造商的劉姓工程師向筆者解釋說,主要原因是充電樁和電動汽車內部存在充電通信協議,并且在電池管理系統(DMS)中輸入的通信協議可能與充電樁制造商的協議不一致,導致兩者在充電期間無法感知彼此的協議信號。
劉工程師透露,充電樁的運營商有數千家,許多制造商都有自己的配套通訊器……
n協議,這導致了充電的混亂。即使充電樁很好,也不符合國家標準,很難解決不兼容現象。
運營商必須淘汰產品以增加其份額。
筆者發現,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國家政策陸續出臺。2014年,國家出臺了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的具體政策。2015年,國家有關部門在北京發布了五項新修訂的電動汽車充電接口和通信協議國家標準。專家表示,隨著近兩年用戶數量的不斷增加,車輛和樁身暴露出許多問題。由于新國標從出臺到實施到落地需要一定的時間,整個行業仍有不少充電樁廠商沒有及時更新系統,樁與樁不兼容的問題長期存在。然而,在政策實施下,運營商如果想提高市場份額,就必須逐步淘汰或更新以前的產品,而新生產的汽車和充電樁需要按照新的國家標準協議和標準執行,這樣這個問題才會慢慢解決。12月10日,新京報報道稱,通州國豐美倫小區物業不配合業主安裝充電樁。車主胡女士表示,由于物業不協調,4S店捐贈的充電樁無法安裝在自己的車位上。所以每次需要充電的時候,我都會去我家和公司附近的公共充電樁充電。與胡女士類似,在公共充電樁充電已成為許多電動汽車車主的選擇。
根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今年11月發布的簡報,截至今年10月,北京共有15287個公共充電樁,僅次于廣東的18542個。北京有這么多充電樁,但筆者發現,在數據背后,公共充電樁的使用仍存在許多問題。
問題1:充電停車位被汽油車占用。
根據“電子充電網”充電樁APP上顯示的信息,筆者來到了國瑞購物中心地下B4停車場。在詢問了多位停車場工作人員后,我們在六個國家電網中找到了公共快速充電樁。然而,當筆者來到充電樁時,卻失望地發現,除了一輛充電車外,其他五個充電車位都是汽油車。對此,停車場工作人員表示,此前已經采取了相應的管理措施。“我們以前在這些停車位前使用欄桿,但一些電動車主在充電后沒有把欄桿放回去,汽油車主在看到停車位的地方停了下來。”
就在他說話的時候,這名工作人員從側面拉起了一道約1.5米長的圍欄,并將其放在E19和E20的停車位之間。“這樣的欄桿可以一次停兩個車位,但現在人不夠。地下四樓只有我一個人。我根本看不見。”工作人員說,由于停放的車輛上沒有留下聯系方式,對于想要停車充電的車主,工作人員只建議在停車場附近有充電樁充電。
新世界購物中心B3停車場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國家電網有三個充電樁,其中一個顯示“設備在修”,另外兩個顯示設備狀況良好。盡管充電樁停車位的墻上貼著“非電動汽車禁止停車”的字樣,但這三個充電樁前面的停車位也停滿了車輛,其中兩個是汽油車。
一名佩戴“城市物業停車管理”字樣的工作人員表示,停車場的充電樁沒有專人管理。“沒有人關心這件事,你不能派人盯著它看。你不能派人。”
面對國瑞購物中心地下停車場充電樁車位被占用的情況,負責管理停車場的工作人員承認,這是由于管理上的漏洞,今后將加強管理。
安恩……
一家充電樁制造商的劉姓neer表示,公共充電樁大多建在地下車庫,但管理權仍屬于建造充電樁的運營商,物業負責協助管理。還有一些自建的財產,由合格的大型物業公司管理。具體而言,運營商和財產需要協調其日常維護和管理。
問題2:故障造成充電樁浪費。
12月11日,在金融街購物中心地下車庫充電的南先生憤怒地告訴筆者,他在這里充電花了五個小時。據他介紹,因為他離家只有兩公里,早上來充電時,他從五個AC(慢速充電)中隨機選擇了一個,結果發現三個充電樁上顯示“絕緣故障,服務暫停”。另一位經常來充電的車主在路邊吐口水。只有兩三根樁可以長期使用,而且至少有一半的樁總是有問題。
南先生說,充電樁損壞頻率高,導致使用率低,最終影響了他的等待和充電時間。“偶爾兩個充電樁都在充電,第一節課要5、6個小時,所以我只能另找地方。”
國瑞購物中心的地下停車場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筆者在“e充網”app上查詢了充電樁信息,顯示6個快充充電樁中有3個處于閑置狀態。但筆者在充電站看到,其中只有兩個可以正常使用,一個充電樁在APP中沒有顯示充電狀態,另一個可用的充電樁車位被汽油車占用。在剩下的四個屏幕中,兩個顯示“絕緣故障,服務暫停”,兩個屏幕是黑屏,對觸摸沒有反應。
工作人員表示,此前最多可以有五個充電樁同時工作,但他表示原因尚不清楚。“我昨天又看到了三個。如果你不打電話問,我們就不管這個了。”
筆者走訪后發現,新世界購物中心停車場和北京西站南廣場地下停車場也出現了同樣的問題。筆者撥打了“e充網”客服電話,對方表示,“之前有定期維護,幾乎每周2-3次。但因為最近忙于其他工作,所以沒有在意。”
汽車工業咨詢發展公司賈新光認為,充電樁故障率高是充電樁本身的質量問題。目前,充電樁制造商眾多,但幾乎沒有一家制造商盈利。充電樁的土地投資、設備建設和人員管理需要大量資金,充電樁的設計標準也不完全統一。一些品牌跟不上樁質量,沒有錢投入技術創新和產品維護,導致故障頻發,利用率低。一家充電樁制造商的劉姓工程師認為,雖然新國標已經在2015年出臺,但許多制造商都沒有實施,而且在實施方面存在差距。
問題3兼容性問題導致有軌電車無法充電。
帝豪新能源汽車車主王先生說,他在5月份買車時,并不知道一些制造商的公共充電樁不能給汽車充電。“許繼的充電樁仍然屬于國家電網,但我的車不能充電。小易和星星可以充電。王先生說,只有一個接一個地嘗試充電后,我們才知道現在不同品牌的充電樁太多了。”
正在金融街購物中心充電的騰勢車主南先生說,4S店告訴他,許繼、金宏偉和TEL制造商的充電樁與該型號不兼容,無法充電。只能使用國家電網、華商三友和中恒的充電樁。
筆者走訪后發現,除了“不認識車樁”外,還存在“不認識卡樁”的情況。
12月11日,南先生用國家電網的卡來充電時,發現卡與系統不匹配。他去西城區國家電網咨詢,前臺服務人員告訴他,國家電網的充電樁正在更新系統,需要應用……
在使用充電樁之前,請先購買一張新卡。
回到地下車庫后,他再次插上卡,被告知新卡被鎖住了,所以他只能再次回到營業廳。前臺工作人員分析稱,新系統和新卡的部分數據上傳不成功,導致新卡被鎖定,處理這一故障需要2-7個工作日。南先生被迫申請了一張新卡,并在卡上充值了2000元。
“據說在2017年1月1日,國家電網的新系統已經完全覆蓋,所以這段時間會出現一些兼容性問題。為了防止充值卡和系統之間出現問題,我認為多一張卡更安全。”南先生說。
對于充電不兼容的原因,一位來自充電樁制造商的劉姓工程師向筆者解釋說,主要原因是充電樁和電動汽車內部存在充電通信協議,并且在電池管理系統(DMS)中輸入的通信協議可能與充電樁制造商的協議不一致,導致兩者在充電期間無法感知彼此的協議信號。
劉工程師透露,充電樁的運營商有數千家,許多制造商都有自己的配套通信協議,這導致充電混亂。即使充電樁很好,也不符合國家標準,很難解決不兼容現象。
運營商必須淘汰產品以增加其份額。
筆者發現,與新能源汽車相關的國家政策陸續出臺。2014年,國家出臺了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的具體政策。2015年,國家有關部門在北京發布了五項新修訂的電動汽車充電接口和通信協議國家標準。專家表示,隨著近兩年用戶數量的不斷增加,車輛和樁身暴露出許多問題。由于新國標從出臺到實施到落地需要一定的時間,整個行業仍有不少充電樁廠商沒有及時更新系統,樁與樁不兼容的問題長期存在。然而,在政策實施下,運營商如果想提高市場份額,就必須逐步淘汰或更新以前的產品,而新生產的汽車和充電樁需要按照新的國家標準協議和標準執行,這樣這個問題才會慢慢解決。
12月17日,第七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7在北京中國大飯店盛大開幕,在充換電分論壇上,來自美國Qualcomm高通的劉勇先生發表了“互聯、電動和無線化的未來城市出行”主題演講,
1900/1/1 0:00:00一直以來,低速電動車都背負著無標準、無技術、小作坊等標簽,為了了解低速電動車的真實生產流程,第一電動網作者走進了江蘇威龍靈龍電動車的生產車間,為您一探究竟。
1900/1/1 0:00:0012月17日,第七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7在北京中國大飯店盛大開幕,御捷汽車總經理趙虎斌在“剩者為王”為主題的微型車論壇上表示,
1900/1/1 0:00:0012月17日,第七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7在北京中國大飯店開幕。
1900/1/1 0:00:0012月17日,第七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7在北京中國大飯店盛大開幕,星星充電華北大區總經理王常青在以“圈地運動之后”為主題的充換電設施分論壇上表示,“百花齊放后繼有人”,
1900/1/1 0:00:00在新能源汽車界,“云度新能源”這一名號日漸為人所熟知。
1900/1/1 0:00:00